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完整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保障体系

建立完整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保障体系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企业与农户、科研院所等是其中的主体。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的2005年工作会议上通过了《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规划》。2004年至2012年,党中央连续发布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工作,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农业科技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农业科技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从属范畴。

建立完整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保障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企业与农户、科研院所等是其中的主体。但从政策层面分析,各级政府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举措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

1993年7月我国就颁布了《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的2005年工作会议上通过了《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规划》。该规划提出:我国将抓紧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提升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目标是到2010年前后,形成布局结构合理、主攻方向明确、资源优势互补、科研推广衔接,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我国农业农村基本特点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成10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区域中心。另外,我国还要建成50个左右综合性、300个左右专业性农业科研试验站。其主要功能是上与国家中心、区域中心相衔接,下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相衔接,直接服务当地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负责区域内重大科技成果的熟化、组装、集成、配套与示范。

2004年至2012年,党中央连续发布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工作,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农业科技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特别是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主题就是《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农业科技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从属范畴。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在2012年7月举行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锦涛同志着重指出,要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坚持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实现新的重大跨越。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7]

(2)省级层面的政策法规

江苏省政府于2006年12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十一五”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该意见提出:到2010年,全省基本建成定位科学、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管理有序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在重要的农业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新成果;招标建设20个左右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在全省确立1 000人左右的科技创新骨干,重点培育50名左右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2011年5月,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到2015年,力争在“十一五”基础上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三个“翻一番”,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创业投资规模、科技企业总数三个“翻两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www.xing528.com)

《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意见》还具体规划了农业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要求强化农业技术集成与创新示范,推动科技资源和成果向“三农”倾斜,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实施粮食丰产、设施农业、科技富民强县、新农村建设、农村科技服务行动,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生物农业,加强品种创新,开展优质高产农业新品种联合攻关,重点育成一批主要农作物、蔬菜园艺及畜禽水产等新品种,建立稻麦生产良种化、机械化、精确化、可持续技术体系;加强农产品生产、食品全程质量安全控制、食品安全质量检测等技术集成示范,形成从“田头”到“餐桌”双向全程质量安全技术体系;开展秸秆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污水及垃圾处理、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等技术集成示范,建立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新模式;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加快全省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网络建设,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完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3)淮安层面的政策法规

2006年5月淮安市政府也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淮发〔2006〕26号)。文件提出:开发现代农业技术,重点支持农产品种养技术、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技术、农林生态技术等新型农业实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支持特种水产养殖、优质粮油、食草畜禽、花卉苗木、特色蔬菜等品种的选育与更新、绿色高效技术推广、发展精深加工、病虫草害与动物疫病综合防治等。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淮安市委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淮发〔2009〕1号)提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在全市普遍健全具有农业科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功能的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步伐,重点推广高效设施农业机械;深入开展土壤改良,推行测土配方施肥,不断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推行责任农技服务,加快推进科技人员兴农富民和农业科技入户;积极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加快推进农村人才工程建设,确保农村发展有人才保障。

此外,近年来淮安还陆续出台了科技招商、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等相关的政策文件或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根据省政府“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每个县(区)规划建设1—2个重点农业产业园区,并建设一批专业性农业产业园区”的要求,以创建省级园区为目标,突出重点,集中打造。重点建设清浦区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淮阴区刘老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淮阴区渔沟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淮阴区丁集现代农业产业园、楚州区苏嘴现代农业产业园瓜菜产业园、涟水县农业产业园、洪泽县洪泽湖现代渔业产业园、洪泽县中药材产业园、盱眙县满江红现代农业产业园、盱眙县玉皇山绿色果品产业园、盱眙县龙庙湖生态科技园、金湖县现代渔业产业园、金湖县蔬菜产业园等13个园区。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个。同时创建一批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打好基础。

以上文件为淮安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基础和政策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