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务会计要素的分类和作用

财务会计要素的分类和作用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通常判断资产是否存在时,所有权是考虑的首要因素。可计量性是所有会计要素确认的重要前提,资产的确认也是如此。

财务会计要素的分类和作用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2]

(一)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按流动性(能否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变现或耗用)进行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其他应收款等;非流动资产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

1.资产的特征

第一,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来自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来自非日常活动。

第二,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具体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企业享有资产的所有权,通常表明企业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通常判断资产是否存在时,所有权是考虑的首要因素。在有些情况下,资产虽然不为企业所拥有,即企业并不享有其所有权,但企业控制了这些资产,同样表明企业能够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这符合会计学对资产的定义。如果企业既不拥有也不控制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就不能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

第三,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事项。换句话说,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能产生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例如,企业有购买某存货的意愿或者计划,但是购买行为尚未发生,这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因此不能确认存货资产。

2.确认资产的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除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外,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其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从资产的定义可以看到,能否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或者能够流入多少实际上带有不确定性。因此,资产的确认还应与经济利益流入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例如,某企业赊销一批商品给某一客户,形成了对该客户的应收账款,由于企业最终收到款项与销售实现之间有时间差,而且收款又在未来期间,因此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企业在销售时判断未来很可能收到款项或者能够确定收到款项,企业就应当将该应收账款确认为一项资产;如果企业判断在通常情况下很可能部分或者全部无法收回,表明该部分或者全部应收账款已经不符合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当计提坏账准备,减少资产的价值。

其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可计量性是所有会计要素确认的重要前提,资产的确认也是如此。只有当有关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资产才能予以确认。在实务中,企业取得的许多资产都是发生了实际成本的,如企业购买或者生产的存货、企业购置的厂房或者设备等。对于这些资产,只要实际发生的购买成本或者生产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就视为符合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条件。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取得的资产没有发生实际成本或者发生的实际成本很小,例如,企业持有的某些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对于这些资产,尽管它们没有实际成本或者发生的实际成本很小,但如果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也认为其符合资产可计量性的确认条件。

(二)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按偿还期(是否超过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进行分类,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应付利息等;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1.负债的特征

第一,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这里所指的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其中,法定义务是指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通常在法律意义上需要强制执行。例如,企业购买原材料形成应付账款,企业向银行贷入款项形成借款,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应当交纳的税款等,均属于企业承担的法定义务,需要依法予以偿还。推定义务是指根据企业多年来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责任,这些责任使有关各方形成了企业将履行义务解脱责任的合理预期。例如,某企业多年来制定有一项销售政策,对售出商品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售后保修服务,预期将为售出商品提供的保修服务就属于推定义务,应当将其确认为一项负债。

第二,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只有在企业履行义务时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才符合负债的定义;如果不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在履行现时义务清偿负债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用现金偿还或以实物资产形式偿还;以提供劳务形式偿还;部分转移资产,部分提供劳务形式偿还;将负债转为资本;等等。

第三,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能形成负债,企业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负债。

2.确认负债的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除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外,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负债的定义可以看到,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在实务中,履行义务所需流出的经济利益带有不确定性,尤其是与推定义务相关的经济利益通常需要依赖大量的估计,因此,负债的确认应当与经济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就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反之,如果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但是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很小,就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不应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

第二,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负债的确认在考虑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同时,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应当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

1.所有者权益的来源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在税后利润中提取的一般风险准备,也构成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资本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被计入了资本公积,并在资产负债表的资本公积项目下反映。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它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额(有效套期部分)等。(www.xing528.com)

(3)留存收益。留存收益是指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累计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2.确认所有者权益的条件

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例如,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当该资产符合企业资产确认条件时,其就相应地符合了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当该资产的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也就可以确定。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收入的特征

第一,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例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商业银行对外贷款、租赁公司出租资产等,均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这是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

第二,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应当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例如,企业销售商品,应当收到现金或者在未来有权收到现金,表明该交易符合收入的定义。但是在实务中,经济利益的流入有时是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所导致的,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不应当确认为收入,而应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第三,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例如,企业向银行借入款项,尽管导致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但该流入并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反而使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企业因借入款项所导致的经济利益的增加,不应确认为收入,应当确认为一项负债。

2.确认收入的条件

企业收入的来源多种多样,不同收入来源的特征有所不同,其收入确认条件往往存在差别,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一般而言,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即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主要包括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等。

1.费用的特征表现

第一,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费用必须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这些日常活动的界定与收入定义中涉及的日常活动的界定一致。日常活动所形成的费用通常包括销售成本(营业成本)、职工薪酬、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等。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目的是将其与损失相区分。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计入损失。

第二,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发生应当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最终会导致资产的减少),其表现形式包括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流出,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流出或者消耗等。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也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但该经济利益的流出显然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抵减项目,不应确认为费用。

第三,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符合费用的定义,不应确认为费用。

2.确认费用的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条件,即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此,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则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则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滑了。因此,利润往往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1.利润的来源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以便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2.确认利润的条件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