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稳定举措取得显著成效

政治稳定举措取得显著成效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述已表明,淮安受访者对政治稳定的认同度较高,其部分归因于淮安为维护社会稳定所采取的举措。同时,这些举措也是政治稳定的重要成就,是淮安政治稳定不同于他处的重要特点。该中心是集矛盾调处、法律援助、社区矫正、信访接待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综合性社会管理中心,是淮安市转变政府职能、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政治稳定举措取得显著成效

前述已表明,淮安受访者对政治稳定的认同度较高,其部分归因于淮安为维护社会稳定所采取的举措。同时,这些举措也是政治稳定的重要成就,是淮安政治稳定不同于他处的重要特点。

(1)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了“126”信访模式,信访工作全省领先

曾几何时,苏北的淮安等地与“信访大市”“息访难市”挂上了等号。但近年来,淮安通过构建“126”信访模式,提升了信访管理水平,为全省创新信访管理提供了淮安“样本”。

淮安“126”信访管理模式包括一个系统、两个中心、六项功能(见表1)。

一个系统。2007年年初,淮安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信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示,在全国率先自主研发了集“投诉、查询、服务、监督、分析、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阳光信访”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淮安市把“阳光信访”系统作为“126”工作模式建设的中枢,通过党委、政府强力推动,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广泛布设工作终端、建设系统网络,实现了“阳光信访”系统网络全覆盖,横向联通各级政府400多个职能部门,纵向覆盖9个县(区)、147个乡镇(街道)。

表1 淮安市“126”信访管理模式

两个中心。在建好信访联合接访中心的基础上,淮安市打造了电子网络信访服务中心。一方面,巩固提高传统的联合接访中心,不断发挥接访中心在信访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市、县、乡三级信访联合接访中心依托“阳光信访”系统和网络,全面整合基层信访工作资源,为信访群众提供“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各级信访联合接访中心成了群众信访的“首选地”、问题处理的“终结地”。另一方面,全面打造现代的电子网络信访服务中心。2010年底,淮安市创立了全国首个电子网络信访服务中心,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搭建市民与政府沟通渠道,以弥补传统联合接访中心的不足,实现信访的无缝隙覆盖。

六项功能。淮安市信访管理部门经过认真研究和梳理,将信访管理和信访服务分解为六个部分,并对应地在电子化系统上设立了投诉、查询、反馈、人民建议、分析、监督等六个功能服务平台,从而构建了淮安市从信访管理到信访服务、从实体平台到虚拟平台、从单一治理到综合治理的立体信访工作模式。

淮安市通过推动“126”模式建设,信访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最大限度地畅通了信访渠道,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群众信访,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事情解决,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2]“126”模式还得到了中央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新华每日电讯》、《半月谈》、《新闻联播》等先后报道了淮安改革创新信访工作的做法。2012年3月在淮安召开的江苏省信访工作会议上,淮安市“126”信访模式被会议授予2011年全省信访工作特等奖。

(2)为降低社会风险探索出“稳评模式”,社会稳定评估工作全省率先(www.xing528.com)

创新社会管理并不是淮安市的应景之作。早在2006年,出于当时的现实原因,淮安市就在全省率先探索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法。到2013年,淮安市坚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已建立起了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和长效性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形成了确定评估事项、收集社情民意、汇总分析论证、落实维稳措施、全程跟踪评估“五步工作法”,实现了“稳评”工作的模式化和流程化(图7),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了部分社会矛盾。迄今该工作法共评估重大事项549件,覆盖率占全市重大事项的80%以上。2007年至今,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群体性事件。2009年10月,在淮安市召开的全省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座谈会上,江苏省委政法委将淮安市的成功经验称为“淮安模式”,要求在全省推广。[3]这一做法荣获了2010年江苏省政法工作“创新一等奖”。这些成效和获得的赞誉实质上也是对淮安社会政治稳定工作的肯定。

推进对重大决策、项目等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全覆盖,是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淮安社会稳定乃至政治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淮安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事后被动处理的维稳工作方式,实现了事前主动预防,完成了对社会稳定问题由粗放式治理到集约式治理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基层基础、源头治理的现代公共治理理念,同时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4]

图7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流程

(3)优化整合资源,在苏北率先开展网格化管理试点

目前,在国内一些条件较好的大型城市,网格化管理因其社会管理的有效性而日益受到重视和应用。所谓网格化管理,是以街道、社区为基础,在管理辖区内,以1万平方米左右区域为基准划分单元网格,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对城市部件、事件实施管理,实现市、区、专业处置部门和网格监督员四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清河区是淮安市的中心区域,既属老城区,又是市政府所在区,对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手段的需求较高,创新社会管理的条件较好。淮安市以该区为试点,通过建设综合性社会管理中心和网格化管理系统,在全省同类区域率先开展了网格化社会管理(见表2)。

表2 淮安市清河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图

整合管理载体。社会管理面广量大,事无巨细,需要各级党政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共同进行,从而也导致资源和力量的分散。为克服此矛盾,就要整合管理力量和管理资源。淮安市采取的主要举措之一就是在清河区试点建设统一的管理载体。淮安市清河区投资建设了清河区社会管理中心。该中心是集矛盾调处、法律援助、社区矫正、信访接待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综合性社会管理中心,是淮安市转变政府职能、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这是全省首个进行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的社会管理中心。

引入现代科技。淮安市清河区利用高科技建设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努力实现社会管理无缝化、即时化。其具体体现为,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建设社会管理网格化系统,将全区分为5个网格管理层次,再将15个试点社区划分为75个网格,每个网格管理组配备2名专职队员,2名以上兼职队员,并配备经公开招聘的社管协管员及治安重点地区流动人口协管员。通过这一管理系统,全区相关部门、所有街道(社区)的任一网络端口,都可以实时查看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民政、计生、劳动保障等部门也都可以综合利用该信息系统开展工作,极大地便利了社会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可行的载体保障。

此外,淮安市在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政治稳定过程中还探索出了“警民协作会”“阳光淮安、和谐城管”“帮扶信访老户创业”等工作机制,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上级的认可。凡此种种,展现了淮安政治稳定的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