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成本是指在配送活动中的备货、储存、分拣、配货、配装、送货及配送加工等环节发生的各项费用之和,是配送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劳动的货币表现,如人工费用、作业消耗、物品消耗、利息支出、管理费用等。各个环节的成本核算都有其特点。一般而言,配送成本具有如下特征。
(1)配送成本的效益背反
与仓储成本一样,配送成本同样具有效益背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配送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上。随着客户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客户需求响应性、配送安全性等都会有新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配送企业需要在配送成本上进行投入。例如,库存量的保证、配送的频率、包装的材料及运输方式的安全等,这一系列活动势必会导致配送成本上升。因此,配送成本与配送服务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随着服务水平的提高,配送成本也会随之升高;反之亦然。配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关系如图9-2所示。
图9-2 配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关系
(2)配送成本具有隐蔽性
配送成本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也没有单独设置的会计科目对其进行独立核算。一般,所有的配送成本都被直接列入企业经营或管理等费用中,因此想要对企业中发生的配送成本进行全面且准确的核算也是比较困难的。
具体来讲,连锁店之间进行配送所发生的费用计入销售费用,备货时支付的费用也归入销售费用;配送中发生的人工费用与其他部门的人工费用一般会列入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与配送有关的利息和企业内的其他利息一起计入营业外费用。还有一些难以归类的成本,如过量采购发生的成本就难以确定是计入生产成本还是配送成本。这样,企业支出的有关配送费用实际上隐藏在了各种财务会计科目中,配送成本的核算和控制通常是分散进行的。
(3)配送成本消减具有乘数效应
乘数效应是指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所具有的倍数放大作用。假定某企业销售额为1 000 元,配送成本为100 元。如果配送成本降低10%,就可以得到10元的利润;如果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为2%,则创造10 元的利润需要增加500 元的销售额,即降低10%的配送成本所起的作用相当于销售额增加50%。这种配送成本消减的乘数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一)配送成本的构成
1.配送运输费用
配送运输费用是配送成本中占比最大的一个部分,主要包括车辆费用和营运间接费用。
①车辆费用,它是指从事配送运输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驾驶员及助手的工资及福利费、燃料费、修理费、折旧费、养路费、车船使用税等项目。
②营运间接费用,它是指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配送站的费用,包括配送站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水电费、折旧费等内容,但不包括管理费用。
2.分拣费用
分拣费用主要包括分拣人工费用和分拣设备费用。
①分拣人工费用,它是指从事分拣工作的作业人员及有关人员工资、奖金、补贴等费用的总和。
②分拣设备费用,它是指分拣机械设备的折旧费用及修理费用。
3.配装费用
配装费用主要包括配装材料费用、配装辅助费用和配装人工费用。
①配装材料费用,常见的配装材料有木材、纸、自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塑料等,这些包装材料价值不同,成本相差很大。
②配装辅助费用,主要包括包装标记、标志的印刷,拴挂物等的支出。
③配装人工费用,它是指从事包装工作的工人及有关人员的工资、奖金、补贴等费用总和。
4.流通加工费用
流通加工费用主要包括流通加工的设备、材料、劳务费用及其他费用。
①流通加工设备费用,流通加工设备因流通加工形式不同而不同,购置这些设备所支出的费用以流通加工费用的形式转移到被加工产品中去。
②流通加工材料费用,它是指在流通加工过程中,投入的材料消耗所产生的费用。
③流通加工劳务费用,它是指在流通加工过程中,从事加工活动的管理人员、工人及有关人员工资、奖金等费用的总和。
④流通加工其他费用。在流通加工中耗用的电力、燃料、油料、通信等费用,也应归结到流通加工费用中去,作为流通加工其他费用项目。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配送的具体流程归集成本。不同的配送模式,其成本构成差异较大。在相同的配送模式下,由于配送物品的性质不同,其成本构成差异也很大。
(二)配送成本的核算
1.影响配送成本的因素
(1)时间
配送时间持续的后果是占用了配送中心的资源,耗用仓储中心的成本,而这种成本往往表现为机会成本,最终使配送中心不能提供其他配送服务以获得收入。
(2)距离
距离是构成配送运输成本的主要内容,距离越远,运输成本就越高。在造成运输工具及人工成本增量投入的同时,时间成本也会受到影响。
(3)配送产品的数量、重量
配送产品数量和重量的增加会使配送作业量增大。但在一定的范围内,大批量的作业出于规模效应,往往使配送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因此,配送的数量和重量是委托人获得价格折扣的理由。
(4)产品种类及作业过程
不同种类的产品配送难度不同,对配送作业的要求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因而会对配送成本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例如,待配送产品在配送前已具有防护包装,其配送成本显然要比还需要进行配装作业的配送成本低。
(5)外部成本
企业在进行配送作业时或许要使用到外部的资源,导致成本增加。比如,某地的起吊设备租赁市场具有垄断性,则配送企业需要租用起吊设备时就会增加成本;若当地的路桥普遍收费且无管制,则必然也会增加配送成本。
2.配送成本核算方法
配送企业通过合理有效地采取各种方法,进行动态、全面的核算和管理,对降低配送成本是十分必要的。
(1)营运成本法核算配送成本
配送企业在会计上普遍采用营运成本法核算配送成本。营运成本法是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它以配送各功能模块为成本控制重点,按不同支付形态和配送功能进行核算。营运成本法核算配送成本的公式为:
营运成本法在成本计算中普遍采用与产量关联的分摊基础,如直接工时、机器小时、材料耗用额等。由于许多不能用经济原理的方式追溯的变动成本和固定费用支出往往会被忽略,从而被混入其他费用之中,导致营运成本法下核算的配送成本不完整。
(2)作业成本法核算配送成本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适应配送服务特点的成本核算方式。作业成本法是建立在“作业”这一基本概念上的,其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时,需要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产品转移到作业上来,以作业为中心。作业成本法核算的配送成本计算公式为:(www.xing528.com)
作业成本法对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一样,所不同的只是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作业成本法采用多元分配基准,而且集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于一体,特别强调非财务变量(运输距离、质量检测时间等)。这种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相结合的分配基础,提高了其与配送产品实际消耗费用的相关性,能使配送成本信息比较准确,但实施过程对企业的实力、人员管理水平及素质有较高要求。
(三)配送成本的控制途径
配送成本控制的目的是实现在配送成本与配送服务这对产生效益背反的关系中寻求平衡,对配送成本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进行优化,同时尽可能提高客户服务满意度,增加市场竞争力,获取更高的企业利润。
配送成本控制要实现对配送成本的优化,首先必须找出导致配送成本不合理的原因,常见的导致配送成本不合理的原因如表9-4所示。
表9-4 常见的导致配送成本不合理的原因
1.降低配送成本的策略
(1)混合策略
混合策略是指配送业务一部分由企业自身完成,另一部分则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这种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尽管采用纯策略(配送活动要么全部由企业自身完成,要么完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易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并使管理简化,但由于产品品种多变、规格不一、销量不等等情况,采用纯策略的配送方式超出一定程度不仅不能取得规模效益,反而会造成规模不经济。而采用混合策略,合理安排企业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完成的配送,能使配送成本最小化。
混合策略的应用
美国一家干货生产企业为满足遍及全美的1 000 家连锁店的配送需要,建造了6 座仓库,并拥有自己的车队。随着经营的发展,企业决定扩大配送系统,计划在芝加哥投资7 000 万美元再建一座新仓库,并配以新型的物料处理系统。该计划提交董事会讨论时,却发现这样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就算仓库建起来也还是满足不了需要。于是,企业把目光投向租赁公共仓库,结果发现如果企业在附近租用公共仓库,增加一些必要的设备,再加上原有的仓储设施,企业所需的仓储空间就足够了,但总投资只需20 万元的设备购置费、10 万元的外包运费。加上租金,也远没有7 000 万元。
(案例来源:宋洋,李东,肖锭.仓储与配送项目教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2)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策略的指导思想是:鉴于产品特性不同,所提供的客户服务标准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当企业拥有多种产品线时,对所有产品都按统一的客户服务标准进行配送并不是最经济的做法,而应按产品的特点、销售情况来设置不同的库存、不同的运输方式及不同的储存地点。忽视产品的差异性会增加不必要的配送成本。
差异化策略应用
一家生产化学品添加剂的公司,为降低成本,按各种产品的销量比重进行分类:A 类产品的销量占总销量的70%以上,B 类产品占20%左右,C 类产品则为10%左右。对A 类产品,公司在各销售网点都备有库存;B 类产品只在地区分销中心备有库存,而在各销售网点不备库存;C 类产品连地区分销中心都不设库存,仅在工厂的仓库才有存货。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成功的,企业总的配送成本下降了20%。
(案例来源:宋洋,李东,肖锭.仓储与配送项目教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3)合并策略
合并策略包含两个层次,一是配送方法上的合并,二是共同配送。
①配送方法上的合并。企业在安排车辆完成配送任务时,充分利用车辆的容积和载重量,做到满装满载,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由于产品品种繁多,不仅包装形态、储运性能不一,在容重方面也往往相差甚远。一辆车上若只装载容重较大的货物,则有可能已经达到车辆的最大载重量,但容积却有空余;又或是只装载容重较小的货物,车辆容积已经达到极限,但载重量还有所富裕,而这两种情况实际上都造成了浪费。若对这两种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不仅有效利用了车辆有效容积,还实现了满装满载的要求,从而使配送成本达到最优。
②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一种产权层次上的共享,也称集中协作配送。这种配送有两种情况:一是中小型生产、零售企业之间分工合作实行共同配送,即在位于同一行业或在同一地区的中小型生产、零售企业单独进行配送时运输量少、效率低的情况下进行联合配送。这样不仅可减少企业的配送费用,让配送能力得到互补,而且有利于缓和城市交通拥挤,提高配送车辆的利用率。二是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之间的联合。针对某一地区的用户,由于各配送中心所配物资数量少、车辆利用率低等,几个配送中心将用户所需物资集中起来,实施共同配送。
伊藤洋华堂的共同配送策略
日本的伊藤洋华堂是著名的超市型零售企业,早在1984年下半年就开始实施窗口配发制的实验,探索共同配送的可能性。伊藤洋华堂明确共同配送应该实现让零售企业和批发企业共赢的观点,与批发企业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得到了积极的配合,所以实验进展十分顺利取得了全面成功。
实验主要以埼玉县和千叶县的店铺为中心,加上部分茨城县、东京都的店铺,一共39个店铺,试运行的商品主要是加工食品。从总体上看,借助集中物流管理和共同配送,商品订货开始向小单位化发展,频率也逐步加快,原来是3 天1 次订货、发货,实施共同配送后,基本上做到了当天订货、第二天发货,甚至有些商品早上订货,晚上就能发货。在运作过程中,伊藤洋华堂决定所有商品必须先集中到指定批发商处,然后才能对店配送的制度。当然,对于部分适宜直接配送到店或配送到伊藤洋华堂物流中心的商品,必须由伊藤洋华堂作为特殊情况处理。
伊藤洋华堂共同配送制度全面实施后,效果十分明显,配送成本大幅度降低,除了保证配送的迅速、及时之外,配送方式的变革也对零售经营产生较深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信息体系的建设,实现了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并通过商品产销物的联动,加强了对单品的管理,促进了商品的鲜度管理,及时应对市场的变化。可以说,伊藤洋华堂的物流管理已向供应链管理方向发展。
(案例来源:百度文库,引文经整理、节选和改编)
(4)延迟策略
延迟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对产品的外观及其生产、组装、配送应尽可能推迟到接到顾客订单后再确定,一旦接到订单就要快速反应,因此,信息的迅速传递是采用延迟策略的基础。一般说来,实施延迟策略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①产品特征:模块化程度高,产品价值密度大,有特定的外形,产品特征易于表述,定制后可改变产品的容积或重量。
②生产技术特征:模块化产品设计,设备智能化程度高,定制工艺与基本工艺差别不大。
③市场特征:产品生命周期短,销售波动性大,价格竞争激烈,市场变化大,产品的提前期较短。
延迟策略应用
美国一家生产金枪鱼罐头的企业通过采用延迟策略改变配送方式,降低了库存水平。历史上这家企业为提高市场占有率针对不同的市场设计了几种标签,产品生产出来后运到各地的分销仓库储存起来。由于顾客偏好不一,几种品牌的同一产品经常出现一种品牌的产品畅销而缺货,而另一些品牌却滞销压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企业改变以往的做法,在产品出厂时不贴标签就运到各分销中心储存,接到各销售网点的具体订货要求后才按各网点指定的品牌标志贴上相应的标签。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此缺彼压的矛盾,从而降低了库存。
(案例来源:施新平,王利改.仓储与配送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5)标准化策略
标准化策略就是尽量减少因品种多变而导致的附加配送成本,要尽可能多地采用标准零部件、模块化产品。如服装制造商按统一规格生产服装,直到顾客购买时才按顾客的身材调整尺寸。标准化策略要求厂家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去考虑怎样节省配送成本,而不要等到产品生产出来后才考虑采用什么技巧降低配送成本。
2.各环节配送成本的控制
配送成本控制是根据成本预测、成本决算和成本预算所提供的实际数据,对配送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资源的耗费与相应降低成本措施的执行进行指导、监督和调节,以保证目标成本和成本预算任务的实现。配送是多环节物流活动的集成,配送成本的控制需要对各环节成本实施分项控制。
(1)运费的控制
运费是承运单位向客户提供运输劳务所产生的费用,占配送费用的比重较大。运费控制的控制点主要在于运输时间、运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运输批量水平等方面。控制方法除了对车辆配载进行合理组织外,还可以基于智慧物流系统对配送路径进行优化,提高配送效率,同时通过运输透明化监控运输过程的安全性,降低运输过程的差错事故及保障车辆安全等。
(2)分拣费用的控制
分拣费用是货物在分拣过程中所支出费用的总和。控制方法有合理选择分拣设备、防止机械设备无效作业、合理规划分拣方式和分拣作业过程。例如,运输途中有时需要转运,采取标准化包装可以提高分拣效率,降低分拣成本。
(3)包装费用的控制
包装起着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的作用。包装费用的控制点是包装的标准化率和运输包装的材料耗费。控制方法有包装材料的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包装尺寸的标准化、包装作业的机械化、对散装物流的组织等。
(4)流通加工费用的控制
货物进入流通领域后,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一定的加工活动,由此而产生的费用就是流通加工费用。控制方法有确定合理的流通加工方式、加强流通加工的生产管理、降低流通加工中耗用的水电和能耗费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