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仓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制定原则

仓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制定原则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仓储绩效评价是对仓储成本管理的一种考核和检验,也是成本管理结果的体现。(一)仓储绩效评价的制定原则制订仓储绩效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图9-1仓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资源利用程度方面的指标仓库面积利用率仓库面积利用率是衡量仓库平面利用程度的指标,它一方面与仓库规划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货品的储位规划和堆放方式有关。

仓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制定原则

仓储绩效评价是对仓储成本管理的一种考核和检验,也是成本管理结果的体现。绩效指标可以形成一个体系,用来体现或控制仓储各项活动、作业效率、效益或成本,是衡量仓储管理水平的尺度,也是评价仓库各方面工作和各作业环节工作成绩的重要手段。因此,利用指标考核管理手段,对加强仓储管理工作,提高管理的业务和技术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摩托罗拉公司的供应商管理

摩托罗拉公司大约每3 个月要对其供应商进行绩效考核,如果某供应商的服务差错率、准时交货率等不能达到摩托罗拉所要求的水平,则该供应商就会收到来自摩托罗拉公司的限期整改通知;如果逾期不能整改,则该供应商就会被摩托罗拉从供应链中删除。

(案例来源:王长青,宫胜利,岳红.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一)仓储绩效评价的制定原则

制订仓储绩效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科学性原则要求所设计的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地、如实地反映仓储生产的所有环节和活动要素。

②可行性。可行性原则要求所设计的指标便于工作人员掌握和运用,数据容易获得,便于统计计算,便于分析比较。

协调性。协调性原则要求各项指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互为补充,但是不能相互矛盾或彼此重复。

④可比性。对指标进行比较在指标的分析过程中很重要,可比性原则要求指标在时间、内容等方面一致,从而使指标具有可比性。

⑤稳定性。稳定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一旦确定,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不宜经常变动,频繁修改。可以在执行一段时间,经过总结与评价后再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仓储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仓储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资源利用程度方面的指标、服务水平方面的指标、能力与质量方面的指标、储存效率方面的指标,其具体组成如图9-1所示。

图9-1 仓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资源利用程度方面的指标

(1)仓库面积利用率

仓库面积利用率是衡量仓库平面利用程度的指标,它一方面与仓库规划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货品的储位规划和堆放方式有关。仓库的面积利用率越大,表明仓库面积的有效使用情况越好。其计算公式为:

(2)仓容利用率

仓容利用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存储货品实际占用的空间与整个仓库实际可用的空间的比率,反映仓库立体空间的利用效率。仓容利用率是仓储管理中重要的绩效指标,它可以反映仓库空间的利用是否合理,可以为提高仓容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仓容利用率越高,说明实际用于储存货品所占仓库的空间越大,空间利用率越好。其计算公式为:

(3)设备完好率

设备完好率是在一定时期内,仓库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并能随时投入使用的台数与仓库所拥有的设备台数的比率,它反映了仓库设备所处的状态。其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完好设备台数是指设备处于良好状态的累计台数,不包括正在修理或待修理设备的台数。

(4)设备利用率

设备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设备实际使用台时数与制度台时数的比率,反映了运输、装卸搬运、加工、分拣等仓库设备的利用和节约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台时数是指某一台设备生产或工作的时间,单位为台小时。

(5)资金利润

资金利润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仓库利润与同期全部资金占用的比率,是反映仓库资金利用效果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6)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仓库全体员工平均每人完成的出入库货品的数量,一般以年为单位。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年平均员工人数等于12 个月的月平均人数之和除以12。

2.服务水平方面的指标

(1)客户满意程度

客户满意程度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客户满意与否不仅影响企业经营业绩,而且影响企业的形象。其计算公式为:

(2)缺货率

缺货率是对物流配送中心货品可得性的衡量尺度。将全部货品所发生的缺货次数汇总起来,就可以反映一个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程度及实现其服务承诺的状况。通过这项指标的考核,可以衡量仓储部门库存分析的能力和企业及时补货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3)准时交货率

准时交货率是对满足客户需求程度的考核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4)货损货差赔偿费率

货损货差赔偿费率是反映仓库在整个收发保管作业过程中作业质量的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5)平均收发货时间

平均收发货时间是指仓库收发每笔货品(即每张出入货单据上的货品)平均所用的时间,收发货时间总和一般按天计算。它既能反映仓库服务质量,也能反映仓库的劳动工作效率。其计算公式为:(www.xing528.com)

收发货时间的一般界定标准为:收货时间从单证和货品到齐后开始计算,到验收入库后,把入库单送交会计入账为止;发货时间从仓库接到发货单(调拨单)开始计算,经备货、包装、填单等,到办完出库手续为止。

3.能力与质量方面的指标

(1)计划期货品吞吐量

货品吞吐量又叫货品周转量,指计划期内出入库货品总量,体现仓储业务量情况,一般以吨为单位。货品吞吐量指标常以一个经营期间(月、季或年)的时间范围为计算口径。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进库总量指验收入库后的货品总量,出库总量指仓库按正规手续发出的货品总量,直拨总量指从港口、车站直接拨给客户或货到专用线未经卸车、船而直接拨给客户的货品数量。

(2)账货相符率

账货相符率是指在货品盘点时,仓库货品保管账面上的货品储存数量与库存实量的相互符合程度。账货相符率是考核员工责任、制定赔偿标准的依据。其计算公式为:

分别通过单数与件数来计算,结果具有一定差异性。例如,一个订单中包含的件数较多,则按单计算相符率就低,按件计算相符率就高,所以按件计算较真实。通过此项指标的核算,可以衡量仓库账面货品的真实程度,反映保管工作的管理水平。

(3)收发货差错率

收发货差错率是以收发货所发生差错的累计单(件)数占收发货累计总单(件)数的比率来计算的,它反映了收发货作业的准确度。其计算公式为:

(4)货品缺损率

货品缺损主要是由保管不善或自然损耗而导致货物霉腐、破损、泄露、变质、丢失等。其计算公式为:

(5)平均储存费用

平均储存费用是仓库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可以综合反映仓库的经济成果、劳动生产率、技术设备利用率、材料和燃料节约情况和管理水平等。其计算公式为:

4.储存效率方面的指标

储存效率方面的指标主要是指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率又叫库存货品的周转速度,是反映仓储工作水平的重要效率指标。在货品总需求量一定的情况下,降低仓库的货品储备量,货品周转速度就加快。从降低流动资金占用和提高仓库利用效率的要求出发,应当减少仓库货品储备量。但若库存量过低,则会影响货品供应的及时性。因此,在库存控制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确定安全库存量,并设定相应的补货机制。在保证供应的同时,降低仓库库存,从而加快货品的周转速度,提高资金和仓库的运作效率。

一般情况下,库存周转率可以用货品周转次数和货品周转天数两个指标来反映。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在货品周转次数公式中,年货品发货总量是指年度仓库实际发出货品的总量;年货品平均储存量为每月初货品储存量的平均数。

(三)仓储绩效评价的分析方法

对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能够帮助仓储管理人员全面了解仓储运营管理水平及效率。对未达标的绩效指标,要加强管理与加以改善,从而不断改进各项业务工作,为仓储企业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在仓储绩效评价过程中主要会用到以下几种方法。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内在联系的、具有可比性的指标(或数量)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认识仓储企业的现状。对比分析法是绩效考核指标分析法中使用最普遍、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

仓储绩效对比分析表结构因企业的不同而大同小异。某仓储企业仓储绩效对比分析表如表9-3所示。

表9-3 某仓储企业仓储绩效对比分析表

运用对比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时,一般应先选定对比标准。根据分析问题的需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对比标准。

①计划完成情况的对比分析。它是将同类指标的实际完成数或预计完成数与计划完成数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反映计划完成的绝对数和程度,分析计划完成或未完成的具体原因,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措施。

②纵向动态对比分析。它是将仓储企业的同类有关指标在不同时间上进行对比,如本期与上期的对比、与历史平均或最高水平的对比等。这种对比反映事物的发展方向和速度,说明当前状态的纵向动态,分析增长或降低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③横向类比分析。它是将仓储企业的有关指标在同一时期与相同类型企业的不同空间条件下进行对比分析。类比单位的选择一般是同类企业中的标杆企业,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横向对比往往能起到“清醒剂”的作用,能够帮助企业找出差距并采取措施,赶超标杆企业。

④结构对比分析。它是将总体分为不同性质的各部分,然后以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之比来反映事物内部构成的情况,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例如,在货物保管损失中,可以计算分析因保管、养护不善造成的霉变残损、丢失短少,不按规定验收、错收错付而发生的损失等的比重。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用来分析影响指标变化的各个因素及它们各自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因素分析法的基本做法是:在分析某一因素发生变化并对总指标产生影响时,假定只有这一个因素在变动,而其余因素必须是即固定因素,然后逐个替代某一项因素单独变化,从而得到每项因素对该指标的影响程度。

在采用因素分析法时,应注意各因素按合理的顺序排列,并注意前后因素按合乎逻辑的原则衔接。如果顺序改变,各因素变动影响程度之积(或之和)虽仍等于总指标的变动数,但各因素的影响值却会发生变化,从而得出不同的答案。

在利用因素分析法进行仓储绩效评价时,若只涉及数量与质量两个因素时,一般是数量因素在前,质量因素在后。在分析数量指标时,另一质量指标的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或计划)指标;在分析质量指标时,另一数量指标的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或实际)指标。同样,在进行多因素分析时,同度量因素的选择要按顺序依次进行,即当分析第一个因素时,其他因素均以基期(或计划)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而分析第二个因素,则在第一个因素已经改变的基础上进行,即第一个因素以报告期(或实际)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以此类推。

3.价值分析法

所谓价值分析法,就是通过综合分析系统的功能与成本的相互关系来寻求系统整体最优化途径的一项技术经济分析方法。采用价值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功能和成本的分析,力图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系统的必要功能。

价值分析过程大体按下列顺序进行:使用此物品是否必要(必要性);研究所使用的这些物品,其价值与效用是否相当(效用性);为满足这种用途,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或代用品(替代性);物品所有的性能是否都必要(物品性能的必要性);质量要求是否过高(质量的浪费);形状、尺寸是否浪费(形状、尺寸的浪费);重量是否浪费(重量的浪费);能否使用标准件通用件(标准件适用性);物品的成本相对于用途是否必要或是否适宜(成本的适宜性);能否采用更适宜、更经济的方法进行生产(生产的适宜性)。

价值分析法的适用范围很广,经营方针、生产计划、生产方法、销售业务、利润计划、作业计划、设计管理、技术管理、科研管理、工具管理、工程管理、作业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库存管理、安全检查等都可考虑利用价值分析法进行分析。

(四)提升仓储管理绩效的途径

仓储管理绩效大致可通过“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投入与改善得到提升。硬件就是在仓储设施设备的投入上,全面引入先进的技术装备及信息系统;软件则是要在仓储管理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改善现场作业方式,通过有效管理和员工配合来实现仓储管理绩效的提升,并提高客户满意度。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引入信息技术,提升作业水平

运用先进的仓储信息技术及全自动化的设施设备对仓库进行有效管理,这是现代仓储与传统仓储的重要区别之一。应用仓储管理系统、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订货技术、全自动立体货架等技术装备,不仅提高了仓储作业效率,同时使信息流进行有效流动,实现了信息透明化,进而提升了仓储作业水平与服务质量。

2.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

企业经营讲究的是效益,仓储部门的效益就是业务量的大小。提高仓储部门服务水平的同时,要满足仓储成本的最小化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仓储部门除了需要将日常仓储运营工作做好之外,还需要转换思想,以客户为中心,提供更高的服务水平与质量,力求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3.增加仓储增值服务项目

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不断扩张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仓储企业应充分利用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向多功能的物流服务中心方向发展,开展加工、配送、包装、组装、贴标签等多项仓储增值服务,从而提高竞争力,增加仓储利润,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