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送的含义及发展趋势
1.配送的含义
在物流活动过程中,通常把面向城市内或区域范围内需求者的运输称为“配送”,也就是说,“少量货物的末端运输”即为配送。这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是相对于城市之间和物流节点之间的运输而言的。然而随着物流业的发展,人们对配送的理解与认识也在发生变化,相应的,配送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中,对配送所下的定义为:“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从配送的发展来看,配送涉及的活动越来越多,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是物流在小范围内全部活动的体现;而且配送的范围越来越广,已不限于固定区域和距离。一般来说,配送集装卸、包装、储存、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将物品送达客户;而特殊的配送则还要进行加工活动,包含的面更广。
综上所述,配送是根据客户订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节点进行物品配备,并以最合理的方式送交客户的物流活动。配送概念中“以最合理的方式”的提法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过分强调“按客户要求”是不妥的,客户的要求有时会损失自我甚至双方的利益。对于配送者来讲,必须以“要求”为依据,但又不能盲从,应该追求合理性,进而指导客户,实现共同获益。配送的含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
“配”是指配用户、配时间、配货品、配车辆、配路线,“送”是指送货运输。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形式。
(2)配送以低成本、优质服务为宗旨
专业配送系统能够实现多用户、多品种的联合配送,比直送要节约车辆、节约人力、节约费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此外,专业配送还可实现按时、按量、按品种配套齐全后送达用户,并提供各种服务,可以适时、适量满足用户需要,提高服务水平。由此可见,配送是以低成本、优质服务为宗旨的。
2.配送的发展趋势
(1)多功能化
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进入集约化阶段,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不仅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包括配货、配送及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的物流项目。此外,还可以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
(2)信息化
配送信息化就是直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重新设计配送系统。例如,建立EDI 系统,快速、准确、高效地传递和处理大量的配送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计算机辅助进货系统、辅助配货系统、辅助分拣系统、辅助调度系统及辅助选址系统等。信息化是其他先进物流技术在配送领域应用的基础。
(3)自动化
配送作业突破了体力劳动和手工劳动的传统模式,出现了大量自动化立体仓库,采用了如自动装卸机、自动分拣机、无人取货系统和搬运系统等自动化物流设施,为高效、快速、优质的配送服务提供了技术基础。
电子商务配送
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配送也备受关注。电子商务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严格地、守信用地按客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的各类客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
电子商务配送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其定位是为电子商务客户提供服务,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对整个物流配送体系实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和调度,按照客户订货要求,在物流基地进行理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一种物流方式。
(二)配送的作用
配送与一般送货的重要区别在于,配送往往在物流据点有效地利用分拣、配货、理货等工作,使送货达到一定规模,以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同时,配送以客户为出发点,以满足“按客户的订货要求”为宗旨。为此,完善配送对物流系统的提升、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发展,以及整个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配送的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企业竞争力
生产领域利用配送,生产企业需要多少,供应商就配送多少;生产企业何时需要,供应商就何时送货。分销领域实行配送,批发商需要多少,生产商就生产多少,实现产成品零库存,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销售领域采用配送系统,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从而进一步扩大销售、扩大市场份额。可见,企业实行配送体制促使供应体系、生产体系、分销体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2.提高库存周转率
通过配送中心集中库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仓库为更大范围、更多客户服务。配送的需求大、市场面广,货物利用率和库存周转率必然大大提高。此外,通过仓储与配送环节的有机结合,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可使单位存货、配送和管理的总成本降低。
3.完善干线运输体系
采用配送作业,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将干线运输、支线运输与仓储等环节有机结合,使干线运输体系得到优化,形成一个将大范围物流与局部范围配送相结合的、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www.xing528.com)
(三)配送的分类
1.根据配送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分类
(1)多品种小批量配送
在现代社会,生产消费和市场需求纷繁复杂,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状况差别很大。一些生产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资,除了少数几种主要物资外,绝大多数属于次要物资,其品种数量多,但品种需求量不大。相应的配送体系要按照客户的要求,将所需的各种货物选好、配齐,少量而多次地运达客户指定的地点。这种配送作业难度较大,技术要求高,使用的设备复杂,因而操作时要求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周密的计划。
(2)单品种大批量配送
一般来讲,客户需求量较大的货物,单独一个品种或少数几个品种就可以达到较大运输量时,可以实行整车运输。这时往往不需要再与其他货物搭配,可由专业性很强的配送组织进行大批量配送。这样的配送活动即为单品种大批量配送。“工业配煤”就属于此类配送。
(3)配套、成套配送
配套、成套配送是指按照生产企业的生产需要,尤其是装配型企业的生产需要,配送组织依照企业的生产计划,将各种零配件、部件、成套设备定时送达企业,生产企业随即将这些成套的零部件送入生产线以装配出成品。在这种配送方式中,配送组织承担了生产企业大部分的生产供应工作,使生产企业专注于生产。这种方式与多品种小批量配送效果相似。
2.根据实施主体进行分类
(1)仓库配送
仓库配送的主体是仓库,是以仓库为节点进行的配送。在一般情况下,仓库配送是利用仓库原有的设备、设施(如装卸或搬运工具,库房、场地等)开展业务活动。由于传统仓库的设施和设备不是按照配送活动的要求专门设计和配置的,所以在利用原有设施和设备时,必须对其进行技术改造。仓库配送形式有利于挖掘传统仓库的潜力,且所需投入资金不多,是配送起步阶段可选择的形式。
(2)配送中心配送
配送中心配送的主体是专门从事配送业务的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专业性强,和客户有较稳定的配送关系,一般实行计划配送,很少超越自己的经营范围,需配送的商品通常有一定的库存量。配送中心的设施及工艺流程是根据配送需要专门设计的,配送能力强、配送品种多、配送数量大,可以承担企业主要物资的配送及补充性配送等。
(3)商业门店配送
商业门店配送的主体是商品的经营网点(即商店)。这些商店往往只有零售业务,规模一般不大,但经营品种比较齐全。除日常经营的零售业务外,商店还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将经营的品种配齐,或代客户外订、外购部分本门店平时不经营的商品,然后一起配齐送达客户。
(4)生产企业配送
生产企业配送的主体是生产企业,是以生产企业成品库为据点开展的配送活动。生产企业配送具有直接、避免中转的特点,节省了物流费用,但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配送需求量比较大的商品。在品种、规格和质量等要求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可运用此类方式配送。此外,某些不适于中转的化工产品及地方建材,也常常采用这种配送方式。
3.根据经营形式分类
(1)销售配送
销售配送指销售型企业为营销所进行的促销型配送。用配送方式促进销售是获取更多利润的重要方式。由于销售配送是在送货服务前提下进行的活动,容易受到客户的欢迎,各种类型的商店配送多属于销售配送。
(2)供应配送
供应配送是指企业为了自己的供应需要所采取的配送,是企业或企业集团组建送货点,集中组织大批量进货,以便取得批量优惠,然后向本企业或本企业集团若干子公司配送。用这种配送方式进行供应,可以保证供应水平,提高供应能力,降低供应成本。尤其是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或联合公司,由于一次配送量大,更宜采用这种配送方式。
(3)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
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是指对于基本固定的客户和基本确定的配送产品,企业可以在自己销售的同时,承担客户有计划的供应活动,企业既是销售者又成为客户的供应代理人。采用这种配送方式,对销售者来说,可以获得稳定的客户和销售渠道,有利于扩大销售量,有利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对客户来讲,能够获得稳定的供应。
(4)代存代供配送
代存代供配送是指客户将属于自己的货物委托给配送组织代存、代供,有时还委托代订,然后组织配送。这种配送在实施时不发生货物所有权的转移,配送组织只是客户的委托代理人,商品所有权在配送前后都属于客户,所发生的仅仅是商品物理位置的转移。配送组织依靠提供代存、代供服务而获取收益,而不能获得商品销售的经营性收益。在这种配送方式下,商流和物流是分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