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差不多先生,请闭嘴

差不多先生,请闭嘴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令人羞愧的是,这位“差不多先生”至今还活着。“差不多先生”对企业百害无一益,侵蚀企业肌体,会让企业的竞争力慢慢丧失殆尽。“差不多先生”做事马马虎虎,不追求精益求精。对“差不多先生”要很不客气地说“闭嘴吧!”所以,我们要不放过任何一丝一毫的瑕疵,对缺点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要让“差不多先生”彻底消失。将“差不多”从个人的大脑中删除,让“差不多”从企业文化中永远消失。

差不多先生,请闭嘴

日本旅游的人,通常不是被北海道的美丽风光吸引,也不是为富士山的绚烂樱花倾倒,而是惊叹于日本人的素质及他们追求精益的文化。我走访过不少的日本企业,若论精细化管理,他们首屈一指。当我翻阅有关工匠资料时,发现日本的工匠人物多如牛毛。他们特别注重细节,做事精益求精,没有差不多这回事。

记得我在湖北十堰给某汽车公司做“领导力”训练时,大约上了1个多小时的课,就有不少学员因企业质量体系审查,不得不中途离场,影响培训的正常进行。值得说明的是,此次培训已是三个月前因故延后的事情了。当时,我都要准备出发了。也许有人会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临时有变也是能理解的。可我认为,相关负责人在做培训计划的时候,考虑不周,没有深入调查,草率行事,他们只是做了一份“差不多”的计划,结果差很多。

一般来说,计划这类工作应该花大力气去做,相关要素要考虑周密细致,举大而不遗细,谋远而不弃近。做计划时,不足够重视,不深入调研与论证,执行时就会漏洞百出,麻烦不断。所以,绝不能做一个差不多、还过得去的计划。

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都会说一句“差不多”。于是,外国人嘲笑我们为“差不多先生”。胡适先生早在1919年就写了《差不多先生传》[5]书籍,他在书中这样描述:

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礼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令人羞愧的是,这位“差不多先生”至今还活着。你问他们工作是否做好了,他们会说“差不多了”。对照标准检验时,他们会说“差不多就可以了”。这种人会像是得了慢性病,长期以往对企业的破坏性很大。也会像流感一样,影响其他人的正常工作,导致整体的工作标准低下,很不利于工匠文化建设。

“差不多先生”对企业百害无一益,侵蚀企业肌体,会让企业的竞争力慢慢丧失殆尽。“差不多先生”做事马马虎虎,不追求精益求精。可能只差一点点,而这一点点,慢慢会造成巨大的差别。所以,差不多就是差很多,差不多就是差一大截。对“差不多先生”要很不客气地说“闭嘴吧!”

我记得一次入职培训中,老师问,一百减一等于多少,大家纷纷响亮地回答,等于99。老师果断地说,错!转身在白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0”字。当时,我们都很诧异,怎么会是等于零呢?老师紧接着说,在监狱管理里就有明确的职责纪律:不管以前干得多好,如果众多犯人里逃掉一个,便是永远的失职。即使你每一件事都很成功,但出现一件错误,美誉就等于零。

当你为一个客户兢兢业业地服务时,可能会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误,导致前功尽弃,损失惨重。有一个人,曾在一家地方报社工作,好不容易接到一家公司的宣传项目,项目总价为83万元,前期的策划、相关的准备和最后的实施,前后忙碌了近一个月,耗费了不少人力和物力,总算要大功告成了,就差最后的一篇报道了。

结果,活动结束的那天,客户负责人要慰劳一下报社相关工作人员。于是,将明天要见报的文字材料交给了某一个下属去处理,没想到,这位下属因为家中有急事,匆匆忙忙地把文稿交给其它人帮忙,标题中“奠基”写成“祭奠”,检索人员居然也没有发现。后来,可想而知,报社一分钱也没有拿到,对方还提出了索赔的要求。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www.xing528.com)

所以,我们要不放过任何一丝一毫的瑕疵,对缺点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要让“差不多先生”彻底消失。那么,如何拥有这样的品格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少谈宏观,多关注细节。

过去,我们擅长宏观思维,从官员到退休工人、出租车司机,人人都能谈论一番国际、国内大事,却没有琢磨小事、细节的习惯。这一点日本人正好相反,日本人很少谈论宏观问题,而是集中精力把每件事做好。他们平时想的、所说的大多是,怎样做菜最好吃、怎样用车最省钱、怎样做事最有效率。当我们说“差不多就行了”,日本人会说“差一点儿都不行”。

“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华为公司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其目的就是避免员工说空话,不干实事。鼓励员工做小改进,将每个缺陷自觉弥补起来,而不是只提大的建议。阿里巴巴也有类似的做法,“新员工入职一年内不许谈战略,谁谈谁走人。”

第二,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所谓日事日毕,指每天要做的事情每天都必须认真完成;所谓日清日高,即今天完成的事情必须比昨天有品质的提高,明天的目标必须比今天的目标高,不断改善、不断提高。

有一次,海尔公司某车间下班时,发现多出一颗螺丝,为避免某台冰箱少安装一颗螺丝,整个车间晚下班三个多小时,结果是没有少安装,问题出在配料员多发了一颗。配料员和他的主管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教育。海尔这种连细微问题都不放过的做法很值得企业学习。张瑞敏说,管理无大事,都是小事。海尔OEC管理法就是一种消灭“差不多”文化的做法,在日清体系中,一丝不苟地对照目标、对照结果进行检查与确认。

第三,“差不多”是禁语。

德国企业文化中,“差不多”是一个禁忌词。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没有折衷的选择,所以,从现在开始,绝不说“差不多”三个字。企业可以专门制定一个“自律基金”,凡说了“差不多”三个字的人,主动向“自律基金”捐款10元。将“差不多”从个人的大脑中删除,让“差不多”从企业文化中永远消失。

个性强势,说话犀利的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曾很自信地说:“我永远都是正确的。”她说想表达的意思是不允许自己犯错,因为一旦错了,企业就有可能一下没了,错不起。不能拿企业的生命来开玩笑!要想自己不错,就必须在每次决定事情之前经过全盘的分析和思考。

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客观上存在着发生某种事故的可能性,不管这个可能性有多么小,但是如果反复去做,事故总会在某一时刻发生。例如,谁会想到巴林银行的倒闭竟会是因为公司内部的一个小小职员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