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次让我“心虚”的培训课堂,那是在深圳印力大讲堂上,培训主题是“人人都创新——创新思维训练”,培训对象为印力公司相关员工。所谓的“心虚”是因为他们的员工很年轻,思维跳跃,常常“不按常规出牌”,提出很多“奇怪”的想法,甚至会让你应接不暇。
做创新练习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更加与众不同。我们针对商业地产基于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碰撞出很多奇特的思路。例如,拿着一部手机走进商场,和朋友边聊天边玩手机就完成体验和下单,与此同时那边物流已经将货物送到了家;在购物中心可以碰到沙滩、河流甚至医院,可以体验坐飞机或者驾驶的感觉;可以设有春、夏、秋、冬四个大型主题,让人身在其中领略四季风情;还可以虚拟试穿,狭窄的小房间里试衣并不那么愉快,虚拟试衣间能把对时尚的激情放在指端。
这些创意居然在课堂里产生了,而且有很多创意可以立即实施。课程结束后,我深刻感受到:他们之所以安排这个培训就是基于公司“创新、专注、激情、真诚用心”的文化,“创新”是他们最看重的价值观,他们的目的是形成“让人人都创新”的文化氛围。
由此可见,创新能力是可以培育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美国有一个叫杰佛·图利的人创办了一所工匠学校,那里不是教你学会某种技艺和磨练人格,而是运用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进行实践活动。比如,孩子们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用三合板和宽60厘米厚10厘米的板材制作一个椅子。第二天,他们的任务是建造一个6米长、连接工作室中办公桌和一棵树的组合桥,并且这个桥要能承受整个班级成员的重量。第三天他们要建造各种高度的塔,其中最高的塔能让成员们爬上工作室屋顶,等等。
图利创办的工匠学校,所有的项目是真实的,不存在虚假的工具或预先设定的结果。换句话说,孩子们能够建造他们自己的船(他们做了一个夏天),他们需要去水中试航。如果船不能漂浮,孩子们就会掉进水里。这也许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但是孩子们在参加类似项目时,父母们需要签署一系列文件,文件里包括“我已经了解到我的孩子在参加的过程中有受伤或死亡的风险”的条款。
有人问图利创办工匠学校的初衷是什么,他认为美国浪费了许多国家资源,现在的教育趋向于创造更多的消费者,而不是创造者。所以,应该加强新一代儿童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在我们的眼中,美国在创造力方面已属世界的领导者,然而,他们认为还远远不够。
对照一下,我们的学校迫切需要成为培育“创造之人”的摇篮,避免培养一批“应试人才”或“劳动之兽”。现在的情况却是,他们只会记忆、理解和接受。企业培养人才要打破这一做法,让下属多主动思考而不是死搬硬套原来的办法。假如教导下属更多具体的方法及布置工作时总强调操作步骤,这种方式和对待机器没有差别,带出来往往是“复制品”。
前面我们专门讨论过创造之人是新工匠的重要特质之一,排在所有特质的前列。所谓创造之人,就是能够抛开传统习惯,喜欢接触新事物和做出新物品的人。然而,关于创造力缺乏,人们普遍认为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我非常不同意中国的教育会扼杀人的创造力的观点,一个人的创造力是不会被扼杀的,最明显的反例就是在大陆接受教育的中国人到了海外仍然能做出国际一流的创新产品或者学术成就。教育对创造力的抑制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用视而不见,但也不必妄自菲薄。
工作平台与空间是影响创造力的重要因素。美国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一书中这样写到:只有持续为那些看问题方式不一样并且坚持自己梦想的人提供发展空间,工匠才会为我们提供宝贵、可持续的资源,最重要的是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
培育创造之人,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书中提到的秋山木工学校,他们遵循“守破离”三要决。“守破离”源自于日本剑道学习方法,后发展到其他武术与行业。这是一套适合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也适合任何行业。对于匠人的修炼更是行之有效。
当我第一次接触“守破离”时,内心非常地冲动,就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我参照这套原则与方法,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进步空间不言而喻。比如,大量研究西方的管理思想,结合我国企业的文化特点,如何构建适合本土企业的管理思想,如何能够让自己在该领域有所建树,说实话,“守破离”真的很好,希望对你也有用。不过请记住,任何高效的方法都需要勤加练习。
“守”是最初阶段须遵从老师教诲,认真练习基础,达到熟练的境界。
“守”是最初阶段须遵从老师教诲,认真练习基础,达到熟练的境界。
“破”是基础熟练后,试着突破原有规范让自己得到更高层次的进化。
“破”是基础熟练后,试着突破原有规范让自己得到更高层次的进化。
“离”是在更高层次得到新的认识并总结,自创新招数另辟出新境界。
“守破离”就是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包括从前人那里学到知识和经验。然后,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即不因循守旧、融会贯通。最后,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霍元甲的“迷宗拳”就是“守、破、离”的结晶。
从剑道“守破离”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基,以原则为准,坚守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学而不思则罔,罔则无变化,无变化则是老样子;离,以创新为核,有别具一格的设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若是真正掌握了“守破离”的要旨,何愁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呢?
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www.xing528.com)
在本书中“匠造”部分描述的内容就是“守”,没有“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没有“不达标准绝不交货”的严苛态度,没有“穷尽一生磨练技能”的毅力,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耐不了寂寞,经不起诱惑,只能望洋兴叹。守,同时也指放下自己的高傲,虚心向周围所有的人学习。
破,意味着突破和超越。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是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的技艺再高超,终究会有局限性。敢于提出置疑,敢于挑战权威,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才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没有“不让经验唱主角”的思维,没有“犯错、试错、改错”的勇气,没有“换一条路走走”的行动,又如何能“匠心独运”起来?破,也指摒弃糟粕,并非指招式技法上的,而是指内心中的怨恨、嫉妒、贪婪。
离,意味着在颠覆中寻求新发现。对于秋山木工学校来说,离是展翅高飞,八年之后会被赶出公司,像和尚一样培养出来后要赶下山。秋山木工的使命不是把公司做大,而是传世,把这样的模式向全世界推广。这种“离”有利于学徒开创新境界,突破旧范式。离,有一种解释,止即是离,适可而止,适时而止,能找到自己愿意停下脚步的人和地方。
社会思想家理查德·桑内特认为:“和自己的导师对着干,这种精神本身也是匠人精神,最终要走出自己的一条道。”正所谓“智过于师,方堪传授”。总之,“破”属于推陈出新,是纵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横向进步。
企业需要多一点自由,少一点约束。让人们拥有自由空间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如果各种约束条件多,人的创造力就会下降。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营造优良土壤。
培育“创造之人”,要允许下属不拘一格地在自由空间行事。前面讨论的“抛弃管理,实现领导”,实际上是一种培育创造之人的有效途径。我相信,只要企业持之以恒地做出这方面的努力,创造之人会不断地涌现,“劳动之兽”会随之减少。
“离”是在更高层次得到新的认识并总结,自创新招数另辟出新境界。
“守破离”就是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包括从前人那里学到知识和经验。然后,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即不因循守旧、融会贯通。最后,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霍元甲的“迷宗拳”就是“守、破、离”的结晶。
从剑道“守破离”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基,以原则为准,坚守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学而不思则罔,罔则无变化,无变化则是老样子;离,以创新为核,有别具一格的设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若是真正掌握了“守破离”的要旨,何愁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呢?
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
在本书中“匠造”部分描述的内容就是“守”,没有“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没有“不达标准绝不交货”的严苛态度,没有“穷尽一生磨练技能”的毅力,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耐不了寂寞,经不起诱惑,只能望洋兴叹。守,同时也指放下自己的高傲,虚心向周围所有的人学习。
破,意味着突破和超越。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是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的技艺再高超,终究会有局限性。敢于提出置疑,敢于挑战权威,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才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没有“不让经验唱主角”的思维,没有“犯错、试错、改错”的勇气,没有“换一条路走走”的行动,又如何能“匠心独运”起来?破,也指摒弃糟粕,并非指招式技法上的,而是指内心中的怨恨、嫉妒、贪婪。
离,意味着在颠覆中寻求新发现。对于秋山木工学校来说,离是展翅高飞,八年之后会被赶出公司,像和尚一样培养出来后要赶下山。秋山木工的使命不是把公司做大,而是传世,把这样的模式向全世界推广。这种“离”有利于学徒开创新境界,突破旧范式。离,有一种解释,止即是离,适可而止,适时而止,能找到自己愿意停下脚步的人和地方。
社会思想家理查德·桑内特认为:“和自己的导师对着干,这种精神本身也是匠人精神,最终要走出自己的一条道。”正所谓“智过于师,方堪传授”。总之,“破”属于推陈出新,是纵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横向进步。
企业需要多一点自由,少一点约束。让人们拥有自由空间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如果各种约束条件多,人的创造力就会下降。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营造优良土壤。
培育“创造之人”,要允许下属不拘一格地在自由空间行事。前面讨论的“抛弃管理,实现领导”,实际上是一种培育创造之人的有效途径。我相信,只要企业持之以恒地做出这方面的努力,创造之人会不断地涌现,“劳动之兽”会随之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