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密师营匠造——打造适宜环境

解密师营匠造——打造适宜环境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人们盛赞日本、德国、瑞士的工匠精神时,忘却了他们是经济发达国家和人均生活水平很高的事实。不只是日本,德国也有类似相关规定。如果环境适宜,即使收入低一点,员工愿意为提升产品品质而努力。匠人的孕育与生长,需企业“师营匠造”,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一心跟随企业,提高技艺,尽好本份。正如“师营匠造”一词的本义,建筑应该先“营”后“造”。

解密师营匠造——打造适宜环境

当人们盛赞日本德国、瑞士的工匠精神时,忘却了他们是经济发达国家和人均生活水平很高的事实。以日本为例,日本是世界上居民收入差距最小、中产阶级占主流、高福利的国家,个人的物质条件非常丰富,他们有愿意为工匠精神买单的消费市场。他们有能力、有意愿购买高品质的商品,他们渴望做出别具一格的产品。

日本企业普遍实行长期雇佣制和师徒制度,员工可以安稳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很少会有人跳槽,容易形成专一、稳定的工作氛围。同时,专业技术人员和现场技工的地位较高,这些人成为社长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他们很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持续研发和专注技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培训服务过的某日资企业,他们公司完全由中方管理人员运营,日方基本不参与管理,但日本方很重视员工利益,要优先满足员工利益,他们会重点检查公司利润分配是否优先满足员工利益。日本多数企业受“家社会”文化的影响,把员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其次是企业利益,最后才是股东利益。这为工匠提供了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有利于技术进一步传承与升级。

不只是日本,德国也有类似相关规定。例如,禁止工人在节假日、休息日上班;员工工资只能加、不能减;每个工人全年可享受6周带薪休假;每个工人均可享受优质的培训服务和优越的社会医疗保障服务,一旦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则由政府先垫付。这样的规定让人无后顾之忧,一心投入工作即可。在日本,不少地方还有这样的规定,假如你下岗了,可以参加政府的免费培训,而且可以申领基本生活费,直到你学好为止。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好的福利制度使劳动者无需为基本生存而烦恼,同时,可以充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发现,当制度设计能满足人们多层次的需求时,才能匠心供奉,追求极致,发挥创造力

俗话说,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待遇吸引一流的人才。用人单位应该为劳动者创造体面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劳动者潜心工作,心无他物。有了好的福利保障,才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可以说,好的福利制度是工匠成长的奠基石。(www.xing528.com)

如果一个工厂连伙食都长期令人难以下咽,却声称要培育行业顶尖的工匠,恐怕无人会把此话当真。企业应努力营造培育、留住工匠的良好环境,提供必要的项目研究经费、加班津贴、工作伙伴、场所、设施仪器、实验材料等,让工匠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

然而,有的企业并非如此,工人收入太低、上升空间狭窄。如果没有一个平等、尊严、体面的就业环境和相对宽裕的收入,工匠精神从何谈起?如果企业不断更换员工,就很难培育工匠精神。历史记载,我国在唐宋时期,匠人的地位和收入都很高。比如,一个石匠打造一对石狮子需要一年时间,但回报足够供养一家子好些年,包括那些文人骚客,他们不但才华横溢,更是过着体面的生活。正因为如此,古代产生了很多能工巧匠和奇珍异宝。

留得住人,提高待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如果环境适宜,即使收入低一点,员工愿意为提升产品品质而努力。匠人的孕育与生长,需企业“师营匠造”,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一心跟随企业,提高技艺,尽好本份。

正如“师营匠造”一词的本义,建筑应该先“营”后“造”。作为“师”者,应该先知道如何营建,然后如何建造;作为“匠”者,则只管建造。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