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何缺失工匠精神?——思考与探索

为何缺失工匠精神?——思考与探索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追求价廉的消费行为,使工匠精神失去了“消费市场”。有了如此广阔的“消费市场”,何愁工匠精神不大放异彩?这一系列因素让工匠“土壤”变得贫瘠不堪,使人缺乏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企业是工匠精神集中体现的地方,受工匠“土壤贫瘠”的影响,不少企业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当然,我们的企业并非完全丢失了工匠精神。

为何缺失工匠精神?——思考与探索

我曾服务过浙江伟海拉链公司。公司创办人陶海弟和当时大多数义乌商人一样,在义乌马路边摆起杂货摊,兜售小商品。慢慢地,他发现拉链具有巨大优势,于是重点经销拉链,成为义乌最早的拉链经营者之一。完成原始积累后,陶海弟在义乌经济开发区征地25亩扩大生产规模。短短几年时间,公司就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拉链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占据了1/3的国内出口份额。2001年,公司再次扩张,征地300亩,发展目标是成为中国一流的拉链企业,公司的口号是“伟海拉链、拉遍全球”。

然而,当他看到身边的朋友都介入房地产业,于是,也将大量资金用于房地产投资。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陶海弟感到资金捉襟见肘,压力巨大。好在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陶海弟度过了那场危机。2014年,在房地产领域投入巨资的浙江伟海拉链公司再次遭遇危机,由于窟窿太大这次未能脱局。如今有的厂房设备被拍卖、租赁,陶海弟也被限制出入自由,昔日的风光不再。当年陶海弟的豪言壮语还在我的耳边萦绕,目前看来只是一个梦而已,没有现实意义了。

类似这样的公司很多,当他们做到一定规模后,就涉足像房地产等与主业无关的领域,盲目地多元化,缺乏工匠精神,缺乏将一件产品做好的长期战略思维,与我们之前讨论的隐形冠军企业的做法背道而驰。有的企业如此,有的个人也如此。那么,为什么我们缺乏工匠精神?具体来说,有以下相关的因素:

978-7-111-56083-8-Part03-1.jpg儒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

自古以来,儒家思想对我国的文化影响很深,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影响。人们比较推崇劳心者而不是踏实的劳力者,那些耗费体力、重复劳动的工匠们与舞文弄墨的读书人相比较,地位卑微,很难出人头地。

另外,国企讲究行政级别和受官本位主义的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的地位不高,人们很难安心做个匠人。有一次在工匠精神的课堂上,就有人说“哪个父母愿意将子女送到技工学校当工匠呢?”

这完全是认识上的不足,观念上的偏差。实际上,工匠在整个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切有关生产和服务都依靠工匠和熟练技术工人来实现。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益,他们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物质文明

978-7-111-56083-8-Part03-2.jpg受我国近代史发展的影响。

我国在明末清初时,工商业发达的江浙一带有大量中小企业拥有“工匠文化”。后来,由于连年的战争,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谈何追求物美?谈何追求精致生活

另外,“文革”也严重破坏了工匠文化。许多知识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和特殊手艺人被送到农村接受改造,致使许多技艺得不到传承,出现了断层的现象。

后来,自改革开放开始,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劳作,工匠一度被认为是被时代淘汰的职业,年轻人也不愿像父辈那样辛苦劳作,父辈也不想下一代那么辛苦。社会开始流行走捷径、图轻松的思想,更少了技艺的传承与精进。

如今,教育机构崇尚“精英教育”,似乎唯有培养“能干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人”才算是成功的教育。于是,有些人趋之若鹜地想当大官、做老板、成为大明星等。(www.xing528.com)

这样的发展路径及相关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的工匠精神差点失传。让人欣慰的是,现在这些影响已开始逐渐消失。

978-7-111-56083-8-Part03-3.jpg受“物美价廉”观念的影响。

“物美价廉”思想在我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好比买一个不锈钢碗,一种是对品质没有要求,去5元店买一个粗制滥造的碗,用一年就扔掉;另一种是买一个精钢的好碗,用十年。如果选择前者,就会刺激这个世界造出更多劣质的碗;如果选择后者,就会鼓励有工匠精神的企业。这种追求价廉的消费行为,使工匠精神失去了“消费市场”。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说:“我国制造业之所以大而不强,一方面是因为科技含量偏低,另一方面是因为缺少工匠精神。有些人认为东西越便宜越好卖,特别是同行间互相杀价、恶性竞争、偷工减料,造成恶性循环。”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扼杀了工匠精神的发展。

如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不但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而且还开始追求有质感、个性化等精神生活。有了如此广阔的“消费市场”,何愁工匠精神不大放异彩?

978-7-111-56083-8-Part03-4.jpg受“经济利益至上”思潮的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国家贫穷落后,企业效益低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被人歪曲理解为竭尽全力追求快速盈利,一切向“钱”看,所以出现了急功近利和机会主义倾向,盲目追求规模与效益。结果企业不在产品制造、生产方式经营管理上下硬功夫,却为了短期利益追求短平快,利润成了不少企业的首要指标,甚至唯一目标。

另外,过去我国供需不平衡,产品只要能生产出来,就不愁卖不出去。于是,企业在商业行为上喜欢跟风、山寨、造假,没有耐心在一个领域深入钻研下去,也没有耐心长时间播种,总是想着“马上来钱,快速来钱,不投入就来钱。”有人说,由于过去穷怕了,如今对钱的渴望大大超越了信仰。这种说法虽然有些武断,但很能说明这一社会现实。

这种思路在改革开放初级阶段也许行得通,但进入改革的深水区、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继续抱着这种想法的企业是绝对没有前途的,未来的路只会越来越难走。

这一系列因素让工匠“土壤”变得贫瘠不堪,使人缺乏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企业是工匠精神集中体现的地方,受工匠“土壤贫瘠”的影响,不少企业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当然,我们的企业并非完全丢失了工匠精神。海尔张瑞敏抡起大锤砸烂次品冰箱;76岁的褚时健开山数年培育褚橙;董明珠“让格力掌握核心科技”;“微信之父”张小龙苛刻控制其封闭性等,这些都是企业工匠精神的很好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