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能成为一‘匠’,这种浪漫到骨子里的情怀,的确让人很着迷。但令我沮丧的是,我暂时做不到,我目前的生活不允许这样,我的公司似乎也没有这样的环境。”
2014年,一次工匠精神培训的课堂上,一位不太“识趣”的学员这样分享他的感受。他的分享打破了培训现场的热闹,他的反馈与明亮的灯光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不过,他的分享触动了我,也让不少领导陷入了沉思。
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我们是工匠精神的始祖。然而,工匠精神在我国近代竟然差点失传,以致我们需要重拾工匠精神。当我们从国家层面全力倡导工匠精神时,发现落实到基层是困难重重。“倡导工匠精神无非是领导强制下属,老板洗脑员工,自己忍受痛苦”----有人这样看待企业倡导工匠精神这件事。他们认为工匠精神有“强迫症”“苦行僧”的含义。有人甚至将工匠精神与工匠等同起来,认为提倡工匠精神便是鼓励大家去做工匠。他们心目中的工匠是不讨人喜欢的。
我曾让学员们闭上双眼,在脑海中想象匠人的形象。有人的描述是,“在一个残垣破壁的老巷子中,身穿破褂子的人,一声不吭地埋头苦干,还有些悠然自得。”年轻人确实没有兴趣,一点也不向往这样的场景。他们会津津乐道于“网红”,梦想自己一夜之间就红遍大江南北。他们脑海里的想法是:如果能靠脸吃饭,谁还去打拼?这与我国现阶段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有很大关系,加上传统工匠有很多不合时宜的做法,导致人们在认知上有偏差,造成工匠不像“网红”那样受人追捧。(www.xing528.com)
我们对工匠以及工匠精神的理解,从精英阶层到普通老百姓都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我们并不缺少工匠,缺少的是对工匠的尊重。我们的教育、文化、制度及社会现实,从某种意义上“杀死”了真正的工匠,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形成尊重工匠的文化氛围----工匠精神缺失的“罪魁祸首”是工匠文化的缺失。
培育工匠文化,“生产”新工匠是倡导工匠精神的重中之重。坦率来说,这正是我要写本书的初衷之一,本书不同于一般只讨论工匠精神内涵的书籍。塑造工匠文化是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是我国企业实现永续经营,生产世界级产品的根本大计。现在,请和我一起走进培育新工匠的“熔炉”,探索熔炼新工匠的法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