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匠精神:从苦行僧到乐行僧

工匠精神:从苦行僧到乐行僧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少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像苦行僧一般承担“脏”“苦”“累”的活。所以,工匠精神不应该是“苦行僧”的状态。看过日本影片《入殓师》后,与其说主人公是一名“苦行僧”,不如说他是一名虔诚的“乐行僧”,他对工作的兴趣和庄敬成就他的美好生活。

工匠精神:从苦行僧到乐行僧

一次课堂上,一位工程师负责人说,我国企业很难倡导工匠精神,因为工匠没有地位,现在没有哪个家长愿意将子女培育成工匠。不少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像苦行僧一般承担“脏”“苦”“累”的活。

苦行僧则是指早期印度一些宗教中以“苦行”为修行手段的僧人,他们视自己的身体为罪孽的载体,是臭皮囊,必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方能获得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解脱。现在一般比喻为实践某种信仰而实行自我节制、自我磨练、拒绝物质和肉体的引诱,忍受恶劣环境压迫的人。

如果一辈子固守一件事或一味地继承家业,而不创新求变,且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可能会导致痛苦。特别是过去生活水平低下,人们处在温饱层面,加之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一度被认为是“老巷子中,残垣破壁,穿破褂子,埋头苦干,一声不吭”的人。

而新工匠不是单纯继承家业,也不是被动接受安排,而是考虑自己的兴趣与爱好,热情地主动拥抱。这当中有“苦”更有“乐”。他们是在灯红酒绿的诱惑中坚守“初心”,这是“走心”般地坚守,像田野一样安静,像诗歌一样平和。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创造中,拥有不知疲倦的技术性快乐。

诚然,新工匠绝不是“老巷子中,残垣破壁,穿破褂子,埋头苦干,一声不吭”的人,而是有绝活,追求精致生活,享受无限美好的“乐行僧”。新工匠即使外边的世界很热闹,自己也不会轻易盲从,其心境永远从容淡泊。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工匠会越来越受人欢迎,特别是我国从国家层面倡导工匠精神,相信工匠的地位会日益提升。

所以,工匠精神不应该是“苦行僧”的状态。新工匠意味摒弃浮躁,宁静致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把所做的事看成有灵气的生命体。

在获得奥斯卡日本影片《入殓师》[6]里,一个大提琴师失业后到葬仪馆当一名葬仪师,通过他出神入化的化妆技艺,一具具遗体被打扮装饰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样。这就是真正的工匠,他的成功感言是: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看过日本影片《入殓师》后,与其说主人公是一名“苦行僧”,不如说他是一名虔诚的“乐行僧”,他对工作的兴趣和庄敬成就他的美好生活。

今日的新工匠尊重传统,却又不拘泥于传统。他们朝气蓬勃,志在创新,懂得通过日复一日的苦练,夯实技艺之基。他们是中国制造的未来之星,将创造更加灿烂的物质和文化。对此,我深信不疑——未来必是新工匠的时代。(www.xing528.com)

在浙江乡土间,我看到有许多年轻人以他们的青春热情与无限创意,追逐着自己的手作之梦。90后小皮匠叶雯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凝聚经验,追寻匠心,为人们呈现手作之美。2012年,大学刚毕业的她放弃循规蹈矩的工作,回到建德开了家餐厅。经营餐饮之余,她在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了一些手工缝制的皮具作品,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门手艺。她说:“先当好小皮匠,下一步期待自己成长为皮具设计师,打造出中国特色的品牌。”她清楚地知道,如今孜孜不倦的坚持,是为了填补机械制造的空白,制造出更独具匠心的优秀作品。

[1]《寿司之神》是由大卫·贾柏拍摄的关于全球最年长的三星大厨小野二郎的纪录片

[2]2014年2月华尔街日报刊出的一篇文章。

[3]《大道与匠心》是资深财经主笔王卜讲述了方太创业到腾飞的历程,于2016年1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4]《小,我是故意的》作者:松浦元男,译者:李叶玲,出版时间:2011年。

[5]2014正和岛“岛邻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复星集团CEO梁信军先生出席开幕式致辞。

[6]影片《入殓师》根据日本作家青木新门的小说《门纳棺夫日记》改编而成,由泷田洋二郎执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