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很奇妙,既要慢工出细活的精微,又要小步快跑的迭代,这就是新工匠时代与众不同的地方。对企业来说,一点也不轻松,充满无限挑战。不但要把产品做到极致,无可挑剔,还要“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抢占市场先机。
“微信之父”张小龙说:“产品是演化出来的,我们不可能知道半年后的产品形态,规划是骗人的”。今天,很难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想清楚、一次性解决用户所有的需求。我们过去热衷“十年磨一剑”“一炮而红”的产品执行理念,现已成为“明日黄花”,而代表当今最活跃的产品理念“微”“快”“渐”如三架马车奔袭而来。我把其称为匠品打磨三字要诀。
微,指微创新,从细微的需求出发,每一个细微的改进都是一次创新的机会;
快,指速迭代,快速出击,不断试错,在用户的帮助下改正错误;
渐,指多频次,进行100次甚至1000次的更新,“完美”随之而来。
即使堪称经典的iPhone手机产品也遵循这一逻辑。乔布斯可不是灵光乍现发明了iPhone手机,而是在2000年时开发iTunes和iPod,并不断更新与迭代,这为iPhone手机问世奠定了基础,直到2007年才有iPhone手机问世,之后到2010年发布第四代产品iPhone4,引得了世界极大的追捧和销售热潮。目前,所有的手机软件开发都在遵循这一个逻辑。
传统的工匠没能驾驭“微、快、渐”这三架马车,所以落伍了。例如,魅族手机因此错失了过去五年手机市场的大好机会,能否追上过去错失的五年,就看其能否驾驭好这“三架马车”。
“微”即不以善小而不为,细微的进步总比没有进步强。有时候,就是那一点小小的改进打动了用户的心。“微创新”并不意味着能一炮而红,实现“一招制敌”的效果,而是需要持续不断地找到用户那个点(需求)。最终,当“微创新”出现叠加效应时,很可能就是革命性突破。
你的产品可以不完美,但是只要能打动用户心里最甜的那个点,把一个问题解决好,有时候就是四两拨千斤。当年所有播放器都没有歌词功能,千千静听就做了这一件事儿就成功了;另外,暴风影音就是把国外很多解码器打包在一起,让各种常见格式都能播放,靠这一件就火起来了。
如果想做到时时“微创新”、事事“微创新”,就得把握“小处着眼”的基本原则,零距离贴近用户,钻进用户的心里,把自己当成一个老大妈、大婶那样的普通用户去体验产品——无微不至地体验、“斤斤计较”地苛求、细致入微地延伸。这样就能在多方面进行产品的“微创新”。
有时手机上的软件更新时,并不是每一个用户都能感知到具体哪不一样了,但却感受到“他们一直在努力更新”。打动用户的并不是改进的“大”与“小”的问题,而是“有”与“无”的问题——让用户感受到那颗孜孜不倦的“匠心”。而那些不屑于做“微创新”的人,盲目追求大变革和大突破,结果什么也没做出来。所以,绝不能指望于做一个产品就名扬天下。(www.xing528.com)
“快”即速迭代。为什么魅族手机的研发能力很强却输给了后起之秀的小米手机?过去这些年魅族手机款式少,更新也慢,主要是创始人黄章犯了一个浪漫主义的错误:他用三年时间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要研发一款超级极致的、领先市场的手机产品。结果,过去这些年来小米手机、华为手机的发展速度之快及用户对智能手机的需求远远超出黄章的想象。如今,黄章坦诚自己犯了“一炮而红”的严重错误,制约了魅族手机快速做大做强的机会。
在“微创新”的思维驱动下,有一种思维叫“精益创业”,其核心观念是“快速做出最小可行性产品”。什么是“做出最小可行性产品”?简单来说,就是做出一个产品雏形,用最简单的方式开发出来,体现了项目的创新,能够测试和演示,功能可能极简,但开发成本最低甚至是零成本。“精益创业”就是将产品的开发周期缩短,将每一次细微的创新快速推向市场,用很多的小胜赢得最终的大胜利。
《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提到,技术进步的步伐要快于市场需求增长的速度,并且“技术越进步,产品生命周期的更迭就越会缩短”,将这种逻辑推导到极致,产品周期会无限趋近于零。
所谓“速迭代”就是快速出击,不断试错,让用户帮助错误者改正错误。新工匠不追求一炮而红,也不独自闭门造车,他们在试错中不断更新与完善,从而帮助用户解决更多的问题。试图一步到位的人,研发速度永远也赶不上需求的变化。如果秉承完美之后再推出的心态,可能永远也推不出自己的核心产品,因为用户的需求日新月异,永远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把它称为“先开枪、再瞄准”。有人笑问:“不瞄准,咋发射?”我回答说:“先开枪,再瞄准,边走边打,只要方向没错就行”。即先做再说,边做边修改。最后,经过多频次地完善与改进,最终呈现给用户的是完美的体验。
传统的工匠就输在这里,他们处处都是“慢工出细活”,结果错失大好良机。所以,我们不能想当然以自我为中心进行闭门造车,也不要因为害怕犯错而固步自封,而要小步快走式的不断更新迭代。判断一个想法是否正确唯一的标准就是用户是否满意,即每一步小小的改进,立即让用户来给你打分,让用户来告诉你下一步前进的方向,然后迅速改进,并继续前行。
当然,不要乐观地以为有“微创新、速迭代”就够了,它就像你拿了半部“葵花宝典”一样,弄不好会让你“走火入魔”,前功尽弃。假如只关注到“细微”和“速度”,完美就很可能弃你而去。所以,不能单独运作,必须是“微、快、渐”三架马车并驾齐驱。
“渐”即多频次,循序渐进。所谓“多频次”就是你要不断地进行“微创新”和“速迭代”,永不止步;不追求“一炮而红”、不迷信“十年磨一剑”的大创意,而追求多频次的微创新——积累小胜,达到大胜。
互联网产品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能够在线更新,及时调整,极易操作,使得“微创新”“速迭代”“多频次”的产品思维得到迅速的应用和推广。
一般的企业可能不具备这样的先天优势,但可以改变产品的更新周期。许多工匠型企业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将很快会达成共识。若能将传统制造的工艺流程接轨工业4.0、3D打印技术,就能让“微创新”“速迭代”“多频次”这三架马车跑得更快、更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