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的多元文化以及多彩的旅游资源,历来是外界对丽江叹为观止的两大法宝。丽江文物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改革开放4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吃透家底,精准施策,坚定不移地制定了“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特别是近年来全市文化和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出色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串数字鼓舞人心:有“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和“东巴文化(东巴古籍文献)”世界记忆遗产等三项桂冠;丽江市境内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9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分别为大宝积宫与琉璃殿、金龙桥、黑龙潭古建筑群、普济寺、大觉宫壁画、茶马古道、宝山石头城、金沙江岩画、营盘村墓群、观音阁石刻造像、期纳古建筑群,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基本建构了国保、省保、市保、县(区)保四级文物保护体系。
四级网络传承非遗:科学有序的丽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保护网络业已形成,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4项(纳西族东巴画、热美蹉、白沙细乐、黑白战争),另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6项;省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系云南省首创,在全省已公布的85个保护区中,丽江市占了10席,分别是玉龙县白沙镇玉湖村纳西族文化保护区、宁蒗县永宁镇温泉瓦拉别纳西族(摩梭人)传统文化保护区、古城区大东乡纳西族热美蹉之乡、华坪县通达乡丁王村傈僳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玉龙县塔城乡署明村纳西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永胜县六德乡双河村彝族(他留人)传统文化保护区、宁蒗县拉伯乡措皮阿扎甸村普米族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玉龙县九河乡龙应村白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玉龙县宝山乡吾母村纳西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古城区大东乡竹林村纳西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评选认定薪火相传,和训、和振强、和凛毅、和世先、和红亮等5人先后跻身国家级传承人名录(和训、和振强等已辞世),而今有省级传承人71人、市级传承人121人。(www.xing528.com)
文旅融合相得益彰: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丽江市以发展促保护,通过文化产业园建设、文创商品研发等主要途径,将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充分释放文化遗产核心价值,为丽江文化和旅游产业注入了灵魂。
智慧旅游先行先导:近年来,云南省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深入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旅游革命“三部曲”,推动旅游业全面转型升级。通过在线上抓智慧化提升、在线下抓高质量发展,改善了旅游环境、提升了旅游体验、促进了产业发展。2020年全省文旅行业在疫情面前危中寻机,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旅游文化业发展呈现新亮点。丽江市作为云南文化旅游业的示范区,经过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刮骨疗伤,深入挖掘丰厚资源,不断探索新的增长点,擦亮品牌,经历凤凰涅槃,实现了浴火重生。《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于2020年多次走进丽江,对丽江旅游业开拓新路成功转型的做法和经验做了报道,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