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齐国货币的发行和运用历程

齐国货币的发行和运用历程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子·国蓄》进一步讲了货币的性质,珠玉、黄金、刀币和布币,都只是流通的手段,不能用来取暖,也不能用来充饥,只是君主用来控制财物、掌握民用,进而治理天下的手段。齐国对货币的发行和使用有一套完整而实用的理论,不仅为先秦时期的齐国称雄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治国方略,即便是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齐国货币的发行和运用历程

管子·揆度》中说:“五谷者,民之司命也;刀币者,沟渎也;号令者,徐疾也。”意思是:粮食,是人们生命的主宰;货币,是物资流通的媒介;政策,是控制经济轻重缓急的。也就是说,国君要牢牢地掌握货币的发行权和解释权,通过货币和商品的双向调节,控制物价,用宏观调控的手段稳定最为重要的物资生产与销售,平稳百姓生活所需,通过一系列轻重缓急的政策,来掌控货币、物资在国家、商人与百姓之间的流通。

因此,齐国设立了轻重九府作为货币的发行部门,把货币发行权收归中央,并制订了货币发行的具体办法。《管子·山国轨》记载,管仲提出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的基础性现实问题,比如:一乡有多少土地,用人多少,粮食产量有多少,一个县有多少人、多少田,货币流通多少才合适,粮价多高才与货币流通相适应,全年供应人食后余粮有多少?这里把治理国家的实际统计数字作为货币发行的参考依据,明确提出要让货币的投放量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此外关于货币发行,在《管子·国蓄》中也有阐述:“人君铸钱立币,民庶之通施也,人有若干百千之数矣。”说的是发行货币是为了民间的交易流通,要算准确每个人的数额。如果这样做了,仍有人钱不够用,那就证明“利有所并藏也”,也就是说钱财被部分人存积起来了。“人君非能散积聚,钧羡不足,分并财利而调民事也,则君虽强本趣耕,而自为铸币而无已,乃今使民下相役耳,恶能以为治乎?”意思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君主不能散开囤积,调剂余缺,将囤积着的财利分散开,调节人民的余缺,即使督促生产,并且大量发行货币,也无济于事,不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途径和正确做法。

《管子》一书对于货币和物价的关系也有详细的论述,且观点十分辩证,已认识到货币的职能,同时也谈到了货币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管子·轻重乙》中提出,粮食是人们生命的主宰,钱币是物资流通的渠道,君主应当善于发布号令,调控物资的流通,来控制粮食这一人民的根本生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有最大的力量从事生产,使国家更好地发展。《管子·轻重乙》中还讲,钱币如果过于贵重,人们就会过度追求钱币;而假如钱币的价值太轻,那么人们会弃之不用,所以只有把货币、价格、商品调整到最为合适的程度,才是最佳状态。《管子·国蓄》进一步讲了货币的性质,珠玉、黄金、刀币和布币,都只是流通的手段,不能用来取暖,也不能用来充饥,只是君主用来控制财物、掌握民用,进而治理天下的手段。(www.xing528.com)

齐国对货币的发行和使用有一套完整而实用的理论,不仅为先秦时期的齐国称雄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治国方略,即便是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