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快普及新能源汽车,实现燃料替代

加快普及新能源汽车,实现燃料替代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492万辆,比2019年增加111万辆,增长近30%。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以上。大量国三以下车辆短期内需更新,其中大部分车辆可替换为天然气和氢燃料汽车。分析表明,通过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可以实现良好的石油替代效果。

加快普及新能源汽车,实现燃料替代

自2009年起,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具备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492万辆,比2019年增加111万辆,增长近30%。其中,纯电动汽车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以上。在城市公交等领域电动汽车占比已经超过50%,太原等城市已实现出租汽车100%“电气化”。

在家庭用车方面,电动汽车是主要替代目标,天然气汽车的替代潜力相对有限。目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新的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由政策驱动向政策市场双驱动转型的特征日益显现。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及时调整财政补贴等激励政策,加快完善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购车许可、限制行驶等辅助政策,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有望在全球率先进入“新能源汽车社会”。据彭博新能源的研究,2025年以后锂电池成本将下降到96美元/千瓦时,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将达到“油电平价”。随着动力电池价格不断下降,电动汽车逐步突破试点示范起步“瓶颈”,有望进入快速普及发展阶段。

除常规电动汽车之外,各类微型电动车发展也很迅速。小型纯电动乘用车以其经济环保、舒适便利等优势受到消费者青睐。《中国小型纯电动乘用车出行大数据报告》数据显示,近几年小型纯电动乘用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销量的40%左右,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电动三轮篷车在农村地区和物流领域占有重要份额,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电动三轮篷车销量超过350万辆。此外,目前全国摩托车保有量超过8 000万辆。积极推广电动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化石能源需求,而且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重要贡献。在汽车快速进入家庭过程中,我国有望避免发展中国家城市普遍出现的摩托车化现象,并且开创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电动汽车新路。

同时,我国在发展乙醇汽油甲醇汽油、生物柴油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空间。乙醇汽油方面,2017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此后由于陈化粮库存下降,乙醇汽油产业发展面临一定困难,2019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现实情况,将此前“全面覆盖”的推广计划调整为“鼓励但不强制”。2020年我国乙醇汽油产能规模已达400万吨,东北三省及天津推广相对较好,不仅形成了产业规模,而且民众接受度相对较高。生物柴油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生物柴油产品标准体系,对生物柴油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开展市场封闭推广示范,在交通领域替代柴油消费也有一定空间。2020年我国生物燃料产能超过200万吨,达到了《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目标。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在加大柴油车治理力度。2019年1月,生态环境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根据《计划》,到2020年底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加快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100万辆以上。柴油车排气管口冒黑烟现象将基本消除,违法生产销售假劣油品现象也将成为历史,车用柴油量也将出现一定下降。

目前,我国交通用天然气、氢能需求数量较少,但在改善环境质量、经济性因素等推动下,未来一段时期天然气、氢燃料汽车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新增需求主要来自重型卡车船舶等。道路交通方面,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已经取得显著的规模、技术和先发优势,伴随充换电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将加快替代私人小汽车、政府主导的公共营运性车辆等,在这些领域天然气、氢燃料汽车的替代潜力相对有限。但在公交、出租、重型卡车等领域,天然气汽车具有较大发展空间。2015年至2020年,我国天然气商用车产量由22 105辆增长至142 702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5.2%(见图5-5)。

(www.xing528.com)

图5-5 2015—2020年我国天然气商用车产量

除国家政策外,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限制柴油车的举措及报废补贴,例如,天津港、潍坊港、烟台港禁止运煤柴油车进港;北京、杭州、山东、山西等地出台了国三柴油车报废补贴政策,给予1万~10万元不等报废补贴。大量国三以下车辆短期内需更新,其中大部分车辆可替换为天然气和氢燃料汽车。

此外,由于船舶燃油尾气排放导致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对我国沿海和沿江港口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液化天然气(LNG)船舶在水运领域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研究表明,使用单一LNG作为燃料,可实现燃油替代率达100%,相比传统柴油燃料船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硫氧化物(SOx)和PM2.5排放接近100%(交通运输部,2017)。截至2020年初,国外已有175艘LNG动力船在运营,203艘LNG动力船在建造,约有93个港口能够为船舶提供LNG燃料,还有54个港口正在推进LNG供气投资和运营。在运营的LNG动力船主要集中在北欧近海并以客渡船、滚装货运船及平台供应船为主。相比之下,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LNG动力船舶290艘,主要集中在内河,沿海LNG船舶应用刚起步,且多以干散货船为主。考虑到长远实现碳中和发展目标,与电动船舶、氢燃料船舶等相比,天然气船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分析表明,通过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可以实现良好的石油替代效果。在强化政策情景下,2050年,交通运输部门电力、氢能以及生物燃料需求之和将超过2亿吨标准煤,占当年交通用能总量的35%。其中电力需求为1.15亿吨标准煤,约合9 300亿千瓦时,占交通用能总量的20%。氢能需求为0.48亿吨标准煤,占交通用能总量的8%。生物燃料需求为0.4亿吨标准煤,占交通用能总量的7%(见图5-6)。

图5-6 在强化政策情景下交通运输部门生物燃料、 氢能和电力消费展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