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需求总量和结构与各国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美国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虽然不断地向国外转移产业,但由于其国土面积大,产业发达,钢铁、煤炭、矿石等大宗商品总产量有所上升,因此其货运总量依然缓慢增长,并保持了一段时间内铁路货运份额增加。
从美国货运构成来看,在货运量中碎石、煤炭、汽油、非金属制品、谷物、燃料油、天然砂等是主要运输品类,这七类产品占美国货物运输量的55%左右(见表3-2)。
考虑到2012年美国货运统计口径发生变化,仅对比分析1997—2007年十年间数据变化情况。这十年间美国运输量增加最多的五类产品是非金属制品、碎石、煤炭、混合运输品、燃料油,增量分别为2.5亿吨、2.2亿吨、2.0亿吨、1.9亿吨和1.6亿吨,而减少最多的五类产品分别是原木、肥料、印刷品、混合制造品、金属矿产,减少量分别是2.6亿吨、0.30亿吨、0.27亿吨、0.21亿吨和0.14亿吨。
表3-2 美国货运主要品种运输量及其在美国货运量中的占比情况
从货运周转量来看,煤炭、谷物、基本化工品、汽油、其他食品、金属半成品、木制品、碎石等八类产品是主要运输品类,这八类产品占美国货物运输周转量的50%以上(见表3-3)。
对比分析1997—2007年十年间美国主要产品货运周转量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这十年间美国运输周转量增加最多的五类产品是煤炭、碎石、其他食品、煤炭和石油制品、混合运输品,增量分别为2 935亿吨英里、549亿吨英里、474亿吨英里、453亿吨英里和389亿吨英里,而减少最多的四类产品分别是汽油、原木、金属矿产、新闻用纸,减少量分别是680亿吨英里、169亿吨英里、84亿吨英里和16亿吨英里。(www.xing528.com)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美国已经完成工业化,其货物运输量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增长,特别是能源、粮食、矿产等产品在工业化完成后没有立刻出现运输需求下降。1997—2007年间,美国煤炭消费量增长了330万吨油当量,因此煤炭运输量在这一时期持续增加。但此后美国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因此煤炭运输需求也出现大幅下降。美国汽油消费量一直在增加,因此汽油运输量也出现了大幅增加,但由于炼厂布局更趋合理,汽油运输周转量反而出现大幅下降。由于美国已完成工业化,作为初级原料的金属矿产和原木的运输需求下降明显。与初级原料形成对比的是,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逐渐兴起,混合运输品、基本化工品、食品等运输需求逐渐增加。
表3-3 美国货运主要品种运输周转量及其在美国货运周转量中的占比
在英国的铁路货运中,煤炭、建材、金属等大宗货类货运量的变化直接决定了英国货运总量的变化趋势。另外,英国铁路多式联运的货类占较大比例,并在近年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
日本受岛国地理区位以及资源匮乏影响,在重化工业调整时必然出现原料、初级品的需求降低,从而造成总货运量增速下降。此外,日本由于国土面积狭小,产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国内公路+国际水路”运输成为其主导的货运方式,而铁路货运所占比例较低。
日本在二战后形成了偏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重化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例由1955年的49.4%增长到1961年的65.9%。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冲击影响,1973年后,日本经济社会向节约资源的方向发展,且重化工业大规模向国外转移,造成煤炭、铁矿等矿产品需求锐减。受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日本货运量增速也在放缓。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的产业由以制造业为中心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货运也随之进入“多品种、小规模、高密度”的时代,货运需求进一步减少。2008年,日本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消费不振、企业生产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日本国内耐用消费品基本普及并趋向饱和,从钢铁到半导体、个人电脑、汽车的生产量都有所回落,使日本国内货运量进一步下降。
对比美国、英国、日本完成工业化后货运需求变化,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货运需求量或将持续增加。一方面,虽然随着我国进入后工业化,煤炭、钢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运输需求将放缓,但是其运输需求量不会出现迅速下降。以煤炭为例,随着能源转型步伐加快,煤炭需求与煤炭运输量必将大幅下降,但考虑到煤炭资源禀赋特征以及各地生态保护的变化,煤炭生产地与消费地分离,平均运输距离将不断增加,煤炭运输周转量下降幅度将会明显低于煤炭运输量下降幅度。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服装、食品、电子用品等消费品需求增加,特别是随着我国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未来快递运输量将大幅增加。此外,从发达国家经验可以看出,优化产品供需布局可以实现在满足需求增长的同时降低产品运输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