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主要产煤国的百万吨死亡率,中国最高,每生产100万吨原煤,就要付出3.1个人的死亡代价。以上所述,都说明中国煤层气产业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目前已具备了发展所需的必要条件。

煤层气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能源资源紧缺,迫切要求寻找新的能源

中国虽然幅员广大,但能源并不丰富,可供开采年限有限。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2%,天然气占1.2%。人均煤炭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42.5%,人均石油资源为17.1%,人均天然气资源为13.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化石燃料资源仅为世界平均值的56%。石油的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8%。中国一次能源预测总量有4万亿吨标准煤,但其中90%是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不足10%。这就使得寻找新的能源成为迫切的要求,而煤层气作为与天然气有同等热值和相近组分的清洁能源,并具有可以使用天然气管道混合输送的特点,使得它成为近年来各国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

2.能源发展进程,天然气会在一定时期发挥核心作用

许多学者分析研究认为,从化石燃料时代向太阳能/氢能燃料时代转变过程中,天然气可以发挥核心作用,成为能源产业中更先进的主导者。煤层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也会越来越在世界能源领域被重视和重用。

3.煤矿瓦斯治理,国家鼓励煤层气开发利用

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国有重点煤矿中,高瓦斯矿井152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54处,两者合计约占矿井总数的49.8%,煤炭总产量的42%。煤矿的高瓦斯含量导致中国煤矿安全生产困难重重。世界主要产煤国的百万吨死亡率,中国最高,每生产100万吨原煤,就要付出3.1个人的死亡代价。

在北京召开的2005年第五届国际煤层气论坛上,中国官方代表发言表示,中国煤矿瓦斯治理工作正面临重要的转折点,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煤炭储量占总化石能源储量的90%以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中国必须重视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用最有效的途径治理瓦斯。

2005年2月,国务院成立了瓦斯治理部级协调领导小组。小组设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由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科技部等12个单位的有关人员共同组成。小组成立以来做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创造瓦斯治理工程是生命工程的舆论氛围;组织专家到煤矿企业考察,帮助企业制定瓦斯治理方案;筹集400亿元资金解决瓦斯治理投入不足问题;成立煤矿瓦斯科技中心,利用科技加大对瓦斯的治理;加大地面煤层气预抽工作,2005年中国新建地面预抽煤层气井的数量达到330口,超过过去10多年的总和(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共施工地面煤层气井287口,试验井组6个);制定2006~2010年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规划等。

4.能源环境协调,迎来了煤层气发展的转折点(www.xing528.com)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煤层气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其有效和合理利用对中国环境和世界气候都有巨大的益处。这为煤层气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氛围。

中国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和政策,目前中国减排的煤层气还可通过开展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而得到资金支持,这无疑可弥补和减轻中国开发煤层气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和鼓舞中国发展煤层气产业的热情。

5.西气东输管道,可解决煤层气运输问题

更可喜的是,中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投入使用。煤层气作为非常规的洁净能源,其成分95%以上是甲烷,热值高达8000~9000千卡/立方米,完全可以与天然气混合输送。这就可以解决因下游利用工程的衔接问题而影响煤层气的开发进程。“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不仅为煤层气勘探开发创造了管网条件,而且解决了煤层气的销售利用问题,打通了制约中国煤层气大规模地面开发的主要瓶颈,必将增强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加速中国煤层气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6.煤层气产业经济效益可观

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可期。据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按照每立方米煤层气协议气价1.1元测算,项目内部收益率为12.1%,全部成本7.9年后可回收,每立方米煤层气可获利0.3~0.4元。如果政府实施“五免三减半”,即20年免缴增值税,所得税5年免征、3年减半的政策,工程成本可降低0.3元/立方米,利润率则能提高到50%,成本回收期相应缩短至3~4年。晋煤集团潘庄矿区地面煤层气预抽井日产气量目前已超过4万立方米,若按照每立方米压缩煤层气的销售价格为2元计算,现有井组的煤层气日销售收入为8万元,年销售收入接近3000万元。

以上所述,都说明中国煤层气产业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目前已具备了发展所需的必要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