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构建有力的社会网络:探索社交互动的优势

如何构建有力的社会网络:探索社交互动的优势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网络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社会网络的理论基础源于六度分隔理论和150法则。无论你曾经认识多少人,或者通过一种社会性网络服务与多少人建立了弱链接,那些强链接仍然在此时此刻符合150法则。随着SNS网站的兴起,更多的社交互动创意涌现出来,社会性网络服务的优势逐渐在门户竞争中得以体现。

如何构建有力的社会网络:探索社交互动的优势

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ing,SN)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社会网络(或称为社会性网络)的理论基础源于六度分隔(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理论和150法则(Rule of 150)。

1.六度分隔理论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六度分隔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ailgram)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教授想要描绘一个联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联系网,他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六度分隔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弱纽带”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很多商家在开发客户、与客户沟通时会体会到这种弱纽带的效果。通过弱纽带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相近。曾经六度分隔理论只能作为理论而存在,但是互联网使之成为现实。六度分隔理论的发展使得构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之上的应用软件越来越人性化、社会化。软件的社会化即在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使得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社会性软件所构建的“弱链接”正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www.xing528.com)

2.150法则

150法则源于欧洲的“赫特兄弟会”,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自发组织,在维持民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趣的是,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严格规定:每当聚居人数超过150人,他们就把它变成两个,再各自发展。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提出的一个模型方程中,考虑了动物本身的大脑新皮质相对脑的比率,可以得到某种动物所拥有的活动群体的最大值。如果输入智人(现代人,Homo Sapiens)的比率,这个数值为147.8,大约为150。150法则指出:人的大脑新皮质的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个人的稳定人际关系,这一数字是人们拥有的、与自己有私人关系的朋友数量。也就是说,人们可能拥有150名好友,甚至更多社交网站的“好友”,但只维持与现实生活中大约150个人的“内部圈子”。“内部圈子”好友在此法则中指一年至少联系一次的人。Malcolm Glowed在《The Tipping Point》中把150法则形象定义为:“在一次不期而遇的聚会上,你不会感到尴尬的人数最大值。”150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比如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SIM 卡只能保存150 个手机号,而微软MSN Messenger的帮助中也指明了这一法则的应用,它写道“最多可将150位联系人添加到您的名单中”。150成为普遍公认的“我们可以与之保持社交关系的人数的最大值”。无论你曾经认识多少人,或者通过一种社会性网络服务与多少人建立了弱链接,那些强链接仍然在此时此刻符合150法则。这也符合“二八法则”,即80%的社会活动可能被150个强链接所占有。随着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网站的兴起,更多的社交互动创意涌现出来,社会性网络服务的优势逐渐在门户竞争中得以体现。近些年来国内网站兴起了一波以SNS为主打的风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人人网、开心网[1]豆瓣新浪微博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