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质量资源富集:打破贫困怪圈

高质量资源富集:打破贫困怪圈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久困于穷,威县很焦虑,从政府到民众。焦虑催生压力,激发威县不断反思。这里不是不毛之地,也并非偏远深山,纵览威县各方面,都拥有一定资源。威县是千年古县,名人辈出。所以,就形成一种奇怪的现象:资源富集的贫困怪圈。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威县产业结构极其单一,工业近乎空白,农业基本靠棉花“一枝独秀”,造成“全县财政靠农业,农业产业靠棉花,棉花产业靠行情”的局面。反映威县的贫困状况

高质量资源富集:打破贫困怪圈

久困于穷,威县很焦虑,从政府到民众。

焦虑催生压力,激发威县不断反思。

这里不是不毛之地,也并非偏远深山,纵览威县各方面,都拥有一定资源。

那威县为什么穷?

威县是千年古县,名人辈出。这里有著名的历史遗迹——鲧堤,相传大禹之父鲧在此筑堤治水、拯救苍生;曾为元朝威州州治所在地;涌现出宋朝名相范质、明朝兵部尚书贾待问等众多历史名人。

威县素有“冀南红都”美誉,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工作过;这里还走出任仲夷、刘杰、李子元三位省委书记;这里曾经涌现出大批志士仁人、革命英烈。

威县名人(www.xing528.com)

威县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黄金十字路口”,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等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均在威县三小时交通半径之内。

然而,人文、交通、土地、劳动力这些富集的资源不仅没有转化为发展优势,反而成为不受重视或无用武之地的“摆设”。所以,就形成一种奇怪的现象:资源富集的贫困怪圈。

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威县产业结构极其单一,工业近乎空白,农业基本靠棉花“一枝独秀”,造成“全县财政靠农业,农业产业靠棉花,棉花产业靠行情”的局面。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长久以来的农业经济造成的小农思想,让普通民众习惯了落后,宁愿“靠着墙根等救济”,没有意愿,更没有能力另谋生路;是长期的单一发展结构,让干部队伍习惯了落后,不愿和难以跳出“等靠要”的“舒适圈”。

要彻底拔掉“穷根”,就要补足“精神之钙”,扶“思想之贫”!

反映威县的贫困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