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结构中财政农业支持和农村金融支持都是指资金的投入,毫无疑问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依仗。长期以来,农业产业以其生产周期长、投资见效慢、生产规模小、自然风险高等缺憾,使得其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仍然着落在各级政府财政上,社会资本和商业资本甚少涉足,需要考虑建立财政农业投入的长效机制。构建该长效机制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其一,持续加大财政农业投入力度。在已有的政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增加投入总量,提高投入比例,充分发挥财政农业资金的引导作用。其二,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组织、农业保险都是财政支农的有益补充,光靠财政收入无疑是无法有效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力的,可以探索财政支持下的农村金融完善机制。其三,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资本进行农业。在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前提下,城乡要素可以进行平等交换,引导工商业和城市资源要素逐步进入农村,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一)保持财政农业投入的规模要稳定快速的增长
根据前文分析,财政用于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每年都在递增,每年的财政农业投入资金增量都高于上年,并且平均要高于财政总收入的增长幅度。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整个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仅仅依靠农业与农村的自身发展,是不现实的,必须促使财政农业投入保持一个稳定、较快的增长速度和比例,甚至最优规模水平,才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持续优化财政农业投入的结构(www.xing528.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财政农业投入结构也经过了几次调整,虽然从总体上来看,适应了当时阶段的政治经济目标的要求,但存在财政农业投入结构短视化、不具备可持续性、规模偏小,投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此应当要以农业现代化为发展目标,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按发展阶段制定合理的财政农业投入配置次序和投入配置结构。比如当前处于农业新政发力阶段,在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工业为先的农业供血的过程后,农业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本阶段主要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先,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并需要增加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三)各级财政都要增加财政农业支出
农业发展,单靠中央财政不行,中央财政投入一般从宏观方面进行资金投入引导,只有省级、市县财政体制完善,将事权细化,才能形成各级财政之间的合力。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负责统一安排,各省级、市县级财政根据本地区的农业发展优势再强化特色发展,增加投入,并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要点,形成一个持续有效的体制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