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形多变,资源禀赋不一,农业的层次特征明显。不同的角度,不同水平的农业特征呈现不一样的规律,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更多地表现出群体间的差异性,尤其是地理位置之间的差异。由于农户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外部公共品不同,再加上个体特征也不一样,农户对农业支持政策效果的认可程度也不尽相同。
本文把农业补贴、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生态环境、农村扶贫政策、新农合、新农保及农业保险、农村金融、农村土地流转等政策作为重点并对其进行评价。根据前文政策效果评价理论模型,我们将农户对政策的“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种评价回答分别赋值为100、60、0。然后计算得出结果,按照农户对政策效果的评价值依次从大到小排序,次序为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用电条件、农产品市场条件、基础教育、新农合、交通条件、种粮直补、安全饮水、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农村生态环境、农村扶贫、农技推广、农田水利政策,评价值分别为
91.15、91.12、82.57、80.34、79.76、79.38、77.46、72.87、66.17、62.17、59.62、58.42、57.1、47。所有政策的总体评价值为71.8。具体见表2-13。
总的来说,农户的家庭特征和收入特征均对政策效果的评价有影响。从性别上看,女性农户对政策效果的评价比男性高,评价结果差异最大的是对农技推广政策的评价;从年龄上看,45 岁以上农户的评价比45 岁及以下高,评价结果差异最大的是对粮食直补政策的评价;两者从家庭人均收入来看,1 万元及以上的高收入农户对政策效果的评价比1 万元以下中低收入农户要高;从劳动力最高学历来看,学历越高,对政策效果的评价结果就越高;从农户家庭劳动力来看,户均3 个劳动力,家庭中多于3 个以上劳动力的农户对政策效果的评价高于其他。户主为女性、年龄大的农户、家庭人均收入高、农户家庭劳动力学历高、家庭劳动力多的农户对政策效果的评价要高。详细见表2-13。
相比较而言,农田水利供给政策的评价最低,为47 分,说明近几年的农田水利设施问题严重而影响较大。恩施全境山地为主,现有许多农田水利设施始建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久失修,又因水源不足,公共维护资金缺乏,水利设施欠缺,造成近几年农田水利设施无法满足基本农田的排水灌溉需求,水田的存量逐年下降。水利灌溉设施是调节地区水情,以农业增产为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包括灌溉、沟渠排水、河道整治、塘坝水库建设、农田水土保持等,由于许多工程设施尚未配套,农户对此评价较差真实地反映了现实问题。(www.xing528.com)
农技推广供给政策的评价值为57.1,虽然有部分农户表示农技推广服务仍然存在,但从整体调查情况来看,目前的农业支持推广服务工作是不到位的,不仅大多数村落该服务缺失,即使在少部分村参与过程中也仅起一个通知、告知的作用,没有起到产前引导农民调整、产中指导农民生产、产后帮助农民销售的效果。
农户对农村扶贫政策的评价也让人惊讶,其评价值仅58.42。农村扶贫制度安排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均衡,但调查的结果却恰恰反映了“不公平”这个制度性缺陷。由于农村扶贫的方式是“授之以鱼”,因而培养了大的批扶贫依赖群体,阻碍了扶贫对象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强化了他们“等、要、靠”意识,再加上认定贫困标准模糊,不仅没有得到扶贫补助的人认为不公平,甚至已经在享受扶贫补助的扶贫对象也心生不满,认为补助标准过低,不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农村生态环境的评价值也不高,为59.62。影响农户对农村生态环境供给政策效果评价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户经济收益相冲突,生态补偿标准过低,这在上文已经进行过分析,在此不再赘述;二是不知如何在乡村生态旅游背景下谋求收入增加。在生态资源富裕的调查地区,农户可耕作的土地极少,在政府打造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的战略目标下,纷纷转向非农经营,但目前也没有好的收益模式,空有宝山而不知如何创造收益。
现有的农村土地政策之所以鼓励土地流转,就是为了克服在小农经济时代相对有效一旦出现人口流动变化便有发展缺陷的均田承包制。在信息和资源都相对闭塞的山区村落,伴随着人口的转移,土地在农户间自发流转,流转的不稳定性、分散性以及对“农户人少地多”“农户地少人多”的畸形均田承包制现状不满,是影响农户对农村土地政策效果评价的重要原因。
安全饮水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在政府建设和农民自发改善的双重作用下,整个农村的饮水工程也有了很大改变,可调研地区情况不容乐观。虽处于清江流域,但山区要么水资源短缺、要么取水不便,给农村居民吃水问题造成很大的障碍,使用自来水的农户仅31.99%,另有40%左右的农户将山泉水直接接入家中饮用。调查中,有部分农户反映村民自发安好水管等设施但政府一直没有供水。总的来说,安全饮水工程在当地实施的并不普及,农户对该政策评价值为66.17。
在这些政策中,农户评价较低的还有农村基础教育,评价值为79.76。农户普遍反映农村基础教育硬件设施大有改观,但基础教育软件问题还是很多:缺少师资力量、教师流动性大,上学普遍比较远(撤乡并村后许多小学合并),管理混乱。此外,由于人员外流等原因,儿童数量减少,部分区域两年才招生一次,又有年龄限制,耽误了小孩受教育的时间,如调查中遇到一位小孩9 岁才上小学一年级;不仅如此,还有上学成本高(吃、住、行)、师资专业化程度低、教学质量差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所有农户能全部感知的,所以仅有9.52%的农户不满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