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模式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趋势

模式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趋势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模式的多元、复杂化是指由于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条件、发展基础、发展水平、发展阶段等不同,而应采取不同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制定符合各区域特征、有差别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构建形成多元、复杂化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应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这一趋势的应然逻辑。

模式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趋势

习近平指出,“不少城市为了一年一变样、几年大变样,由几个大房地产开发商搞建设,就像计算机复制功能键一样,拿一张图在各个城市搞粘贴,哪都一样。群众说,我们很多城市是‘低头是铺装,平视见喷泉,仰头看雕塑台阶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

发展模式的多元、复杂化是指由于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条件、发展基础、发展水平、发展阶段等不同,而应采取不同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以及受全球化影响的程度等都不同,区域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发展阶段等也不相同。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较为成熟,城镇化水平较高,工业和服务业较为发达,大城市较多且人口密度较大,城镇体系较为完善,呈现出网络化发展的区域特征。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较为滞后,工业化以重工业为主,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农村人口转移压力较大,城镇体系中特大城市较少、中等城市规模较小、小城镇发展不足,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呈现出“点轴”发展的区域特征。西部地区由于地域辽阔、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城镇发展受区域环境、地形地貌等条件影响较大,城镇化发展比较滞后,除了关中、成渝、滇池周边、河套、兰州周边、河西走廊、北疆铁路沿线等地区发展较好外,其他地区发展比较落后。同时,西部地区城市的首位度(7)较高,除了几个超大城市以外,次一级的城市发育不甚健全,城市规模经济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不利于集聚效应的形成。该区域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极点(核)式”发展的区域特征。东北地区由于此前的工业基础、发展基础较好,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城市数量多,但由于受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市场化程度不高等影响,一段时间以来,城镇化发展较为缓慢,城镇体系较为松散,城市整体竞争力较弱。同时,在这四大区域内部,城镇化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中部地区为例,中原城市群、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安徽沿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等地区发展水平较高,而其他地区水平较低。因此,加快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要结合四大区域以及各区域内部城镇的发展水平、发展阶段而采取不同城镇化发展模式。(www.xing528.com)

制定符合各区域特征、有差别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构建形成多元、复杂化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应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这一趋势的应然逻辑。一是东部地区,由于城镇化水平较高,要以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发展城市群、大都市区、都市连绵区、城市带等为重点,采取以网络型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尽快形成网络型现代城镇体系,加快融入全球城市体系和分工贸易体系。二是中部地区,由于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各地区发展条件和水平不同,应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对于中原城市群、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安徽沿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等地区,要推动“网络化”发展;对于其他地区要通过做大中心城市规模、依托主要交通通道,推动“点轴式”发展。同时,这一地区也是中国农村人口较多的地区,“三农”问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等较为突出,因此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重点,要放在促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上,应放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通过城镇功能的完善和承载能力的提高,加速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转移。三是西部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制约,城镇化发展较为滞后,今后应采取大城市与小城镇相结合的城镇化模式,将关中—天水地区、成渝地区(四川成都和重庆及之间的地区)的城市培育为大城市群,以“据点式”的城市化模式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由“据点式”模式向“点轴式”模式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