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模式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为纽带,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特色,强调“市场解决”和“自发自生的发展”。
温州模式强调灵活应用市场机制。温州走在市场化改革的前沿,民营经济和专业市场是温州城镇建设发展的内在动力。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温州民营经济,由于不依附于行政或合作性经济组织,易于突破乡村地域限制,生产要素通过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较高程度满足了农村城镇化的内在要求。这也是改革初期温州一批小城镇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在城镇建设经验上,温州运用市场机制很好地解决了建设资金紧缺的问题。政府积极施行了“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宏观调控手段,通过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公用事业合理计价,有效引导民间资金以经营性开发模式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上发挥作用。
依靠综合改革促进小城镇现代化。温州积极开展各项小城镇综合改革,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城镇管理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如改革成效显著的“农民城”苍南县龙港镇,从市级及县级层面分别赋予其人事、计划、财政、工业、城建、户籍、教育等7项县级管理权限,龙港镇结合实际发展需要,整合建立了计划与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招商、财政和城乡建设管理六个局。通过这些体制改革,龙港镇完善了镇政府的功能,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发挥城市规划对城镇发展的有效引导作用。温州城镇化健康发展得益于对城乡规划的重视,通过不断创新、大胆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1988年温州编制的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中国最早进行的控制性规划方面的实践探索。为了更好地控制城市土地的有效、有序开发,温州随后首创了三层次的控制性办法,严格把控城市开发。这种做法曾作为典型一度在全国范围推广。进入21世纪以来,温州加强了对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监控、法规与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目前基本建立了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总纲,以控制性规划为核心,以专项规划、分区规划衔接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以规划研究为导向和补充,以信息平台为保证的规划编制体系,以适应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发展要求。(www.xing528.com)
以基础设施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保障。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温州通过道路交通、市政园林、公共设施、景观环境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中心城市的现代化。市域除泰顺县外的1小时交通圈以及中心城区多层次、多类型交通网络,为温州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撑;“理山、治水、建绿”以及公共设施等工程,被作为民生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着眼点;市政基础设施则被作为城镇化的最基本保障。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各种各样,不止有以上五种模式。
对模式的归纳因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从发展动力来看,城镇化存在两种基本模式:(一)内力自生型。由农村产生的内在经济动力推进非农化,或由工矿资源开发产生的非农化和工业化,进而推进城镇化,这种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城市由小城市向大城市扩张。温州模式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即依靠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发展而自行生长、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模式。(二)中心辐射型。在已经成为经济中心的特大城市的辐射推动下,城市由中心趋向郊区,这是一种按照由大到小顺序发展的城镇化。既可细化为以广东模式为代表的完全开放型和以苏南模式为代表的内外结合型,也可以划分为工业主导型、商贸带动型、交通枢纽型、工矿依托型、旅游服务型、区域中心型、边界发展型、移民建镇型等模式。但不管采用何种模式,都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掘自身优势资源,以发展自身实力为目的。就是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也要秉持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规模和特殊性,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的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