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可以量化,如客户和员工的满意程度、与供应商的合作紧密程度等。对于这些难以量化的重要因素,也没有必要一定去量化。
对于许多与时间、数量、面积、频次等紧密相关、可以量化的问题,具体的数据就十分重要了,用以刨除掉模糊的、过于主观的评价:“高”和“低”,“多”和“少”,“快”和“慢”,这些都是模糊的、容易导致误解的概念。必要的数据支持是重要的,可以帮助更为准确地理解。在多数情况下,对于背景、现状、目标、问题的描述,都应有数据来支持,来帮助理解和准确表达。
一方面,对数据要有较高的要求,但另一方面,要避免不必要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只要有必要的数据就够了,数据也应是容易从现场采集的,数据处理应是简单的、容易被人理解的、通常不需要复杂的统计分析处理。过度地采集和分析数据也是浪费,为什么需要这种数据?现有的数据在什么方面不能满足需求?得到这种数据会有什么样的好处?这些问题都有助于避免数据的过度采集和处理。
还要小心数据是怎么来的,谁统计的,怎么统计的。因为这些都会影响数据的可靠性和解读数据。如果不小心,就可能掉进数据陷阱里。(www.xing528.com)
许多工厂可能还使用了设备自动采集数据,比如停机原因,当停机时设备可记录停机时间。这样的数据就一定可以信赖吗?数据的质量还是依赖人。设备只记录了时间,什么原因则需要人录入。由于线上设备间有少量的在制品,所以设备问题不一定会影响产出。如果完整地记录各站的停机时间,就会发现损失时间明显超出了生产线的实际损失,所以记录员就会有意地去掉一些损失来平衡。使用这样的记录来进行损失原因的分析,会有多大程度的误导?
数据怎么来的,怎么记录和计算的,这些问题一推敲,就会发现好多手里拿到的数据都可能误导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