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参与国际代工的中国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说中国经济在过去经历了一个“国际代工时代”也可能不算为过。由于统计资料方面的限制,我们无法直接从总量上显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代工的数据。但是,被统计为“加工贸易”的贸易量与国际代工所产生的贸易量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关性或“可参照性”,所以我们这里使用加工贸易的相关数据来近似地反映中国企业通过国际代工参与国际分工的总体水平和进展状况(参见表8-1)。从相关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加工贸易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迅速升温,到1990年中国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已经占到了对外贸易出口额的40.94%。之后这一比重一路攀升,到1999年达到了56.88%的最高水平。之后这一比重虽有所下降,但在1996年到2007年的10余年内一直都保持在50%以上的高位。直到2008年,这一比重才下降到50%以下。2014年,这一比重为37.75%。
表8-1 中国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对外贸易出口额的比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年)相关数据整理。
大量企业参与国际代工对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提高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与国际地位、充分发挥中国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和企业获得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学习机会等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1.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结构升级
据相关资料称,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992年的2.9%提高到2002年的6.2%。而同期日本和德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则分别由23.1%和10.3%下降到18.3%和7.6%(见表8-2)。另据相关统计数据反映,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3849.4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9225.2亿美元,后者为前者的7.6倍;日本在此期间制造业增加值不仅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美国2000年的制造业增加值为15093.2亿美元,2013年为19438.1亿美元,后者为前者的1.3倍;德国2000年的制造业增加值为4006.6亿美元,2014年为7711.8亿美元,后者为前者的1.9倍。显然,中国制造业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上述几个发达国家(参见表8-3)。同时,在中国的制造业中,加工度较高的机器和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比重从2000年的14.4%增加到了2007年的24.5%,7年间增加了10.1个百分点,而美国、日本在大致相应期间的这一比重则都有所下降(参见表8-4、表8-5、表8-6)。尽管我们不能将此结果完全归因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代工,但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代工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支撑性因素。
表8-2 部分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
资料来源:转引自冯飞的《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国际竞争力》,载《改革》2005年第7期。
表8-3 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制造业增加值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年)相关数据整理。
表8-4 日本、德国制造业部分行业所占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同表8-3。
表8-5 中国制造业部分行业所占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同表8-3。
表8-6 美国制造业部分行业所占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同表8-3。(www.xing528.com)
2.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与国际地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中国的出口总额仅占世界出口总额的0.9%,位居世界第26位;1990年,中国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1.8%,位居世界第15位;2000年,中国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3.9%,在世界上的位次上升到第7位;2009年,中国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了9.6%,并首次登上了出口总额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参见表8-7)。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代工显然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表8-7 中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和位次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年鉴——2013》(中国商务出版社,2013年)。
3.改善了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
随着中国制造业加工能力的提升,中国的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80年,在中国的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到50.0%,到2000年这一比重达到了89.8%,2014年更是达到了95.2%。1980年,在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中,机械与运输设备所占比重仅为9.3%,到2000年这一比重达到了36.9%,2010年达到52.2%。2014年这一比重虽较2010年有所下降,但仍达到48.0%(见表8-8)。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有了显著的增加。1991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仅为5.2%,到2000年,这一比重上升到19.0%。2005年,这一比重更是上升到了30.8%。以后虽有所回落,但2010—2013年期间仍保持在26.3%到27.5%之间(2000年—2013年相关数据参见表8-9)。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代工功不可没。
表8-8 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数据整理。
表8-9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年)相关数据整理。
4.使中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发挥与城市化推进取得显著进展
中国人口众多,有超过7.5亿人的劳动力,在一段时间内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1.2亿人左右,城镇剩余劳动力也有2000多万人。因此,如何尽快地将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量和增量吸引到城镇非农产业中来,并通过这种方式加快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便成为中国在此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突出任务。而全球范围内的以产品价值链职能环节分工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新格局的形成,以及全球制造业的大量加工制造性价值链职能环节向中国大规模的转移,使中国大量的非熟练劳动力有可能被吸纳到这些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加工制造性生产环节之中,并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从表8-10中可以看出,在1970—1980年间,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仅增加了2.01个百分点;在1980—1990年间,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增加了7.02个百分点;在1990—2000年间,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增加了9.81个百分点;在2000—2010年间,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增加了13.73个百分点。到2014年,中国的城市人口比重已经略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见表8-11)。毫无疑问,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代工在这一过程中担当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表8-11 中国与世界城市人口比重 (单位:%)
资料来源:同表8-9。
5.大量本土企业通过与国际接轨得到了重要的学习机会
在接受跨国公司的代工委托过程中,企业可以进一步了解、熟悉和掌握本领域的先进技术,加快设备更新,推进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并使本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职工队伍得到必要的锻炼;通过与委托方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企业可以更多地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趋势,以便使自己的技术标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并更好地接受最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促进企业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代工合作,企业可以为今后自创品牌集聚资本、市场、技术和经验等诸多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而所有这些,无疑为中国经济整体效率的提高奠定了重要的微观组织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