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关于路径依赖的一般理论的解释中不难看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技术领域还是经济政治制度,都存在着“惯性”“路径依赖”或“锁定”。就企业的成长过程而言,任何企业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路径依赖的问题。当然,由于代工模式与独立产销模式的显著差异,所以代工企业的这种“惯性”“路径依赖”或“锁定”问题格外引人注目。
代工企业的路径依赖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加以考察,但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还是代工企业一旦走上代工之路,就很难重返以“自创品牌”为标志的独立产销模式,即被牢牢地“锁定”于代工模式。因此,以下关于代工企业的路径依赖问题讨论将针对于此。
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了代工企业往往被“锁定”于代工模式呢?或者换句话说,究竟是哪些“自我强化”因素在促使代工企业被锁定于代工模式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仍然需要围绕着构成代工模式主要特点的几个方面来加以观察或解释。
1.专用性资产投资
如前所述,网络参与者通过专用性资产投资,与伙伴企业联合培育专用性资产可以提高竞争优势。例如,通过位置专用性资产投资,可以达到降低库存、运输成本和合作交流成本等功效;通过物质资产专用性资产投资,可以强化产品间的匹配性,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差异化程度和产品质量;通过人力资本专用性资产投资,可以提高网络成员间的沟通效率和效果,减少沟通错误并加快反应速度等。但是,由于专用性资产在用于他用性处置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价值折损(或为了将专用性资产转作他用需要追加一定的投资),因此代工企业一旦嵌入代工合作关系就会倾向于尽量维持这种关系,并往往会形成新的、更深层次的专用性资产投资。例如,为了得到更多的代工订单,代工企业会扩大生产规模,而这往往意味着更大规模的专用性资产投资;为了降低代工成本,提高代工质量,优化客户响应,代工企业会采用新的更加专业化的技术、设备或操作流程,从而导致更加深度化的专用性资产投资。而这种新的、更深层次的专用性资产投资会将代工企业更加牢牢地绑定于某种产品、某个或某些代工委托商,并形成一种自我强化和正反馈的过程。
2.营销职能的弱化与缺失
企业一旦进入代工模式,就可能因主要专注于生产制造职能而导致市场营销职能的不完整、弱化甚至缺失。特别是那些纯代工企业,其产品主要或完全由委托商去考虑市场销售,自己只需按照订单完成生产制造职能环节,所以营销职能几乎完全萎缩。在这种情况下,重新恢复或构建营销职能将会是一种比较“昂贵”的努力,其较大的投入会使许多代工企业望而却步,其结果往往是将自己“锁定”在专业的生产制造者(或按照委托商的要求从事设计、部分研发、部分售后服务和生产制造者)的角色定位之上。(www.xing528.com)
3.委托商对代工企业相关行为的阻挠
代工企业开展自营业务的行为往往会受到代工委托商的阻挠,这种阻挠主要以停止代工合作或以停止代工合作相要挟为表现形式。委托商采取相关的阻挠行为的原因如下。
(1)出于对代工服务商的“控制力”的考虑。按照资源依赖理论的观点,一般的组织都不仅不希望受到其他组织的控制,而且往往会试图使其他组织依赖自己。为此,处于强势地位的委托商往往会将自己与代工商之间的合作关系设计得使自己尽量保持较多的“选择性”而对方只拥有较少的“选择性”。由于代工企业寻求自营业务的行为会改变这种“控制力”格局,所以委托商往往会形成阻挠代工企业开展自营业务的动机。
(2)出于对自己知识产权保护的考虑。在委托商与代工企业的代工合作过程中,代工企业会获得各种来自委托商的“技术溢出”,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经验、管理理念、品牌影响力等。代工企业寻求自营业务的行为会使这些“技术溢出”平移到这些自营业务之中去,这对代工委托商而言相当于是在做“免费贡献”。显然,代工委托商不会甘于担当这样的角色。
(3)出于避免不利竞争的考虑。代工企业在代工业务领域中寻求自营业务实际上会对委托商形成直接竞争,如果任由代工企业寻求自营业务,就相当于“用自己的金钱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委托商往往会对代工企业寻求自营业务的行为做出一定程度的遏制性反应。委托商出于种种原因的阻挠或遏制性反应,会大大增加代工企业“改弦更张”、摆脱代工模式的风险和成本,从而使其选择继续保持专业代工商角色的可能性也大为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