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骏马是生命力的代表,象征着事业精进,马到成功。传说周穆王有八匹各具神异本领的良马,他骑马周游天下,这八匹马缘此而得“八骏”美名。20世纪 20年代,天津裕大纱厂以“八马”为商标推行优质棉纱,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盼。然而,近代天津民族棉纺工业并非一帆风顺,蹉跎岁月中历尽风雨。
裕大纺织公司的《八马图》蕴含宏远志向
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时就提出了发展资本经济的新主张,力求“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发展资本之势风起云涌,由此而来的一场产业革命在国内迅速兴起。
近代工业的高额利润吸引着许多官僚和军阀,于是袁世凯、曹锟、周学熙、黎元洪、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等人纷纷在天津投资实业,有了如此带动,天津其他民间资本也进一步活跃起来,天津近代工商业得以发展。 自始入民国到1928年,天津新设工厂近1300家,如寿丰、大丰、福星、民丰等面粉厂,如裕元、裕大、北洋、恒源、宝成等纺织公司,如久大盐业公司,这些企业以庞大的规模、雄厚的资本以及较强的生产能力成为天津近代工业的主体。
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的陈承修,曾担任过农商部工商司司长,后因政见不合辞职。他力图振兴实业,联络了一些军阀政客、工商巨子、社会名流,集资 300万元,于 1920年 5月选址天津海河东岸郑庄子建设裕大纱厂。裕大的投资人大多赫赫有名,如北京政府财政部长王克敏、中国银行总裁冯耿光、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江苏督军李纯、京剧名家梅兰芳、工商名流穆藕初等。
1922年2月裕大纱厂正式投产,董事会推举王克敏为专务董事(即董事长,几个月后他又任职中国银行总裁,该职由冯应楷接任),陈承修为总经理。纱厂开工后,梅兰芳以股东的身份到厂参观,受到工人们的热烈欢迎。投产之初的裕大纱厂有工人近 1700人,纱锭 35000多个,年产纱逾万担。裕大纱厂由此成为近代中国工业的重要角色。(www.xing528.com)
裕大的新棉纱上市后销路甚广,信誉大增,八马牌商标就诞生于这一时期。但好景不长,随后的直奉战争导致产品滞销,加之原料匮乏,裕大只好掺用进口棉勉强生产。1925年中期,裕大纱厂始由日商东洋拓殖公司与伊藤洋行代理经营。1926年,陈承修离开裕大纱厂,出任招商局局长。
裕大纱厂自1925年转让给东洋拓殖公司起,先后依附、联合大福公司(东洋拓殖公司与伊藤洋行合办)、日商天津纺织公司,至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裕大纱厂一直由日商代理经营。
值得一提的是,1925年8月裕大纱厂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砸裕大事件”。这次工潮与同年5月30日发生在上海的日本纱厂资方枪杀中国工人顾正红的事件息息相关。上海事发的第二天,天津裕元、北洋、华新、恒源、宝成等纱厂的万名工人在南开中学操场集会,接连举行了几次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并通电全国,倡议抵制日货,惩办凶手,收回被占国土。当时的裕大纱厂因有日商的股资,裕大纱厂工人们最初并没有参与这次活动。两个多月后,裕大纱厂工人因成立工会的问题与资方发生了严重冲突,砸毁了机器、泵房、账房等。 日本资方见局面难以控制,便重金收买了张作霖的部下李景林,由他来平息事态。李景林连夜出动军警,包围了纱厂并向工人们开枪。8月 11日下午,裕大纱厂工人集会,一面声援上海,一面要求增加工资。集会遭到军警阻止,工人同军警展开肉搏并将纱厂的公事房和一些机器砸毁,震惊各界。
新中国成立后,裕大纱厂同许多民族企业一样成为国有,改组成为天津第三棉纺织厂一分厂,从此走上了新的发展历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