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广播自1906年发明后便迅速传入中国,华洋杂处的天津城作为北方第一大商埠,尽得“时尚”风气。1925年,位于日租界旭街(今和平路)的义昌洋行在四面钟开设津门首家小型电台。该台主要通过广播推销无线电元件等商品,同时也为其他日商代报广告。因发射功率小,播出时间短,义昌电台的影响不大。1927年5月,隶属北洋政府的官办无线广播电台选址在英租界博罗斯道与内比尔道交口(今烟台道与四川路交口),正式对外播音。该台除曲艺、戏曲、新闻之外的重头戏即是工商广告。据闻,无线广播电台具备较强的发射功率,可覆盖城区。此后,电台运营逐渐出现波动。于内,因节目来源有限,重复播出又编排无序,加之利益驱动下的广告过于繁杂;于外,装用收音机价格比较昂贵,一时难以普及,听众乏数,电台被迫于 1933年停播。
老天津广播电台演职员合影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相交之际,是天津商业最为发达的时期,老字号仁昌绸缎庄顺应时代,于1932年在法租界梨栈 (今和平路东)庆丰里开办津门首家私营商业电台——仁昌广播电台。仁昌台的节目以曲艺插播广告为主,极大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张寿臣、常连安、郭荣启、王佩臣等许多演员也由此红遍津门。此后,仁立毛纺厂、东亚毛呢纺织公司、正兴德茶庄与盛锡福等工商业主联手投资,在东马路青年会 (今市少年宫)开设电台,免费播报各自的广告。同时,位于法租界狄总领事路(今哈尔滨道)的东方电台、意租界大马路(今建国道)的中华电台等也开始播音。仁昌、青年会、东方、中华四足鼎立,均以广告收入作为电台运营的支柱。
至天津解放前夕的几年间,大小商业广播电台的开办高潮迭起,其中以正式获准的中国台、中行台、华声台等较为知名。电台文艺节目大同小异,广告播报却连篇累牍,火爆异常。有趣的是,北门外针市街万义颜料庄的招贴画巧借大美人播音员播报广告的娇媚形象与语言形式进行宣传,也来凑热闹。
旧年的电台广告一般是由播音员或演员在各类节目中或间隔进行现场演播,特别以在收听率高的曲艺节目中插播为甚。一些广告社包时段或专门代理广播广告,与电台、商家各享其利。传说,一位名叫李菊五的没落文人在30年代曾为广播广告撰写过不少广告词,其中的几则脍炙人口。一家玻璃行的广告词曰:“明天你结婚,千万别忘记大媒人——明光玻璃行的镜子,一手托两家。”另一风趣的影片预告言:“早看东南,晚看西北,下午两点请看丹桂电影院的新片《情场暴风雨》。您不用带伞。”
笔者曾就早年相声演员在天津电台播报广告的情况,采访过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据马三立先生介绍,当年插播广告的段子也叫广告相声。高水平的演员在播报广告前讲究铺平垫稳,插播要巧,天衣无缝,让听众在潜移默化的笑声中记住商品信息。进入20世纪40年代,马三立先生在北平、天津演播广告相声曾轰动一时。(www.xing528.com)
视天津为第二故乡的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自1940年 6月至南市“燕乐”演出以来,在津献艺长达五年,家喻户晓。时年,侯宝林在津走红后,也在一些商业电台说相声报广告。听众们在园子里听罢他的相声意犹未尽,每天中午打开收音机仍乐此不疲。“学徒侯宝林,在下郭启儒上台鞠躬。我们应广告客户之特约,每天这个时间在这里伺候您一段对口相声……”骆驼牌染料、盛锡福、大有鞋帽庄的商品信息与侯先生《改行》《粥挑子》等诙谐幽默的段子传遍街巷。
京东大鼓一代宗师刘文斌先生早年在仁昌台、中华台演唱时也播报广告。电台之间为赢得广告客商,还曾为买断刘文斌的演播权产生过矛盾冲突。
短、新、快、灵是当时广播广告的特点。除了老客户固定的广告词外,电台一般每天现将一纸纸广告词交给演员或播音员。演员匆匆赶场,熟悉词句的时间自然不多,要靠心领神会的口头功夫。名角播报一条广告一般月获5元左右,多播多得。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收听率的上升,较早的一段相声中只有二三条广告,后来增至十余条,难免引人反感。天津新闻界名人袁无为于1936年创办的《广播日报》,常在第二版刊发评论、巡 礼等,针对电台一味追求利益、广告播报多而滥的问题提出批评与建议。
1949年 1月 15日天津解放,不久,我国首家广播电台经济(广告)台在津开播。广播内容除经济新闻、市场动态外,以插播广告的曲艺、戏曲、歌曲节目为主,在传媒界不乏反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