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中,私有制具有二重性:它一方面同社会化大生产的持续发展要求有矛盾;另一方面产权主客体关系明晰,所有者高度重视资本安全和增值,在目前许多资源属于私人所有的条件下,私有制对动员这些资源投入社会生产仍然具有可以利用的价值。与私有制相比,传统公有制形式(主要是国有制)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适应的一面,但是也存在产权关系不够明晰,政企不分等问题,同市场经济的适应性较差。股份制既通过内部包含的公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有制的矛盾,又通过保留某些私有因素克服了传统公有制的不足,是现阶段能够比较全面地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制度。具体来说,股份制整合公私两种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使企业制度功能得到提升。
1.加速和扩大资本积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不仅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组织生产,而且实行国际化经营,要求进行大规模、高速度、多途径积累。私人资本主要是在生产领域通过资本增殖后将利润转化为投资进行积累,因此积累途径比较单一,速度比较缓慢。它能够满足小生产的发展要求,在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初期,当生产规模比较小时也还能够适应;当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较大规模后,私人资本的自我积累就难以满足生产需要了。国有制采用国家财政和信贷手段进行积累,能够进行大规模和高速度积累。但是国有制积累范围通常限于国内,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初期或前期,财力有限,国家积累也必然受到限制。股份制通过资本市场将国家、社会公众和法人机构的收入募集起来进行投资,使国家、集体和私人的多种积累途径得到兼容;积累范围不限于国内,可以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上市公司的按股分红通常是直接将红利计为股东的追加投资或减扣购买成本,投资者从资本市场出售股票得到这部分收益,而不是从公司提现,对公司来说分红也成为一种积累手段。股份公司还可以通过相互参股和并购实现资本扩张。这种积累和扩张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2.所有权和使用权双重激励。股份制实行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权)的高度分离,能够完全适应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需要,并形成两权双重激励。在私人企业,所有者拥有和使用属于自己的资产,两权集于一身,对生产经营管理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虽然两权合一的激励作用很强,但是作用对象主要是私有产权主体,范围非常有限。两权分离后,所有权形成对股东的激励;使用权或经营权则形成对企业员工特别是管理者的激励。见表2和表3,股份公司的股东少则数万人,多则上百万人。这么多人的利益和股份公司联系起来,受所有权的激励而关注和关心公司,以不同的方式鞭策和推动公司发展。其中一些大股东直接参加公司管理,小股东则主要关心股票升值,通过投资选择和转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资本使用权的激励首先是经理人员和普通员工需要通过竞争展示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得到一定的资本使用权;其次是来自资本经营权的收益被用来按照业绩进行分配,从而形成薪酬激励。众所周知,在国有企业实行按劳分配,通过收入与业绩挂钩能形成一种报酬激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资产所有权不能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股份制实行两权双重激励的作用大于任何一种单一激励。(www.xing528.com)
3.利润分享。随着社会成员广泛参股,他们或多或少能够得到作为投资回报的红利,因而使利润在社会范围得到某种分享。这是股份制内含的公有因素的一种体现。虽然股份制承认所有权参与分配,但是由于两权分离,单纯的资本所有权不构成对剩余价值的独占;资本经营权也要参加剩余价值分割,形成管理层乃至普通员工的部分收入(奖金等)。同私有制企业中的所有者独享利润相比,股份制企业中的股东、经营者和员工分享利润更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法人寿命的无限性。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无限性,这同私有制企业中所有者个人生命的有限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对私有制企业来说,如果不发生所有权转移和泛化,将难以解决这一矛盾。国内外有一些私人独资企业经营业绩一度非常出色,但是当业主离世时企业所有权由后代继承,由于后代的经营管理能力不足,企业或者衰落以致倒闭,或者改造为公司制企业,继承者最终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当私有制企业中的所有权发生代际转移和继承时,后代早晚会放弃或转让所有权。虽然一个人丧失所有权可能意味着另一个人得到所有权,并不意味着私有制的消亡,但是自然人生命的有限性与生产发展的无限性的矛盾在私有制范围内毕竟不能彻底解决。股份制通过整合公私因素,特别是从内部生长出公有因素和从外部引入公有因素(国家集体持股),使得公司寿命可以无限延续,资产所有权的代际转移不会影响公司生存,从而解决了上述矛盾。国际上一些著名的股份公司已有上百年历史,固然是以长期发展业绩为支撑,但同法人寿命具有无限性也是分不开的。这种制度功能的提升主要归功于股份制内部的公有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