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要素优化组合
无论外延或内涵扩大价值增殖,都应注意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在这点上,西方经济学中的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是值得借鉴的。
图4
在图4中,横轴表示劳动力数量(L),纵轴表示生产资料数量(K),Q1、Q2、Q3为三条等产量线,代表三种产量,其中每一种产量都可以用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不同组合来生产;C1、C2、C3为三条等成本线,代表三种成本,其中每一种成本均可按现价购买多种数量组合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根据这些条件,在现有技术状况和价格水平下,按照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切点所代表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将使利润最大或成本最小,从而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例如,当成本为C1时,按现有要素价值应购买L1量劳动力和K1量生产资料,两者组合刚好生产出产量Q1。如果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数量偏离L1和K1,则要么是成本超过C1,要么不足以生产Q1。只有等产量线Q1和等成本线C1的切点所代表的组合才是给定条件下的最优组合。当生产要素的组合偏离最优状态时,通过调整它们的结构比例,使之逐步优化,可以从内涵上扩大价值增殖。如果从外延上扩大价值增殖,则应选择曲线A上的组合,例如用L2和K2生产Q2,用L3和K3生产Q3,保持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当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变化时,会产生新的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从而形成新的切点。
现实中的情况当然要复杂得多,不过在扩大价值增殖过程中,对于那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相互替代的要素来讲,图4所示的优化组合方法还是可供选择的。
(二)增殖弹性
一般来说,当外延扩大价值增殖和内涵扩大价值增殖相结合时,投入的增加会带来产出和新价值更大幅度的增加。但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如果增产的商品按原价卖不出去,必须降价销售,那么投入的增加也可能带来产出较小幅度的增加,甚至不能增加新价值。为了反映投入增加幅度带来新价值增加幅度之间的关系,这里提出增殖弹性概念。
假定原投入为C=X+Y,新价值为Z。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现增加的投入为ΔC=ΔX+ΔY,增加的新价值为ΔZ,用E表示价值增殖弹性,简称增殖弹性。E由下式给定:(www.xing528.com)
从理论上讲,在不同的规模水平增加投入,增殖弹性有五种情况:第一,E>1,价值增殖富有弹性,即投入的增加带来新价值更大幅度的增加;第二,E=1,称为单位弹性,表明投入的增加带来新价值同幅度增加;第三,0<E<1,这时投入的增加带来新价值较小幅度的增加,表明增殖缺乏弹性;第四,E=0,完全无弹性,即投入的增加不能增加新价值;第五,E<0,弹性为负值,表明投入的增加反而使新价值减少。增殖弹性反映新价值对投入变化的敏感程度。第一种情况是外延扩大价值增殖和内涵扩大价值增殖的结果,继续增加投入有利于提高规模经济水平;第二、三两种情况一般属于外延扩大价值增殖,不过增殖程度有差别;第四种情况表明外延扩大价值增殖已达到极限;第五种情况表现为亏损和经济负增长,是劳动总体上出现负效应的结果。这几种不同的增殖弹性在现实中都是存在的,社会和企业应选择增殖弹性大的产业或产品来增加投入。
(三)增殖率和利润最大化原则
通过比较企业的投入和产出,可以看出价值增殖程度。设产值为W,成本为C,劳动力价值为Y,新价值为Z。Z与W之比称为产值增殖率,Z与C之比称为成本增殖率,Z与Y之比称为劳动力价值增殖率。在现实中,这三项增殖率分别表现为产值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和工资利润率。不过应将利润理解为已实现的新价值,而不是只看作一部分新价值。
图5
西方经济学认为,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企业可获得最大利润。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被视为利润最大化原则,这从逻辑上讲是合理的,可借用它来说明外延扩大价值增殖的限度。边际成本是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边际收益则是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它等于增加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价,即等于边际单价。请看图5,横轴表示产量,纵轴表示单价和单位成本。单价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下降;单位成本先随产量增加而下降,超过一定限度后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单位成本曲线Pc实际上就是边际成本曲线。假定产品以P为价格出售,则单价曲线就是边际收益曲线。当产量为Q1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时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可以增加盈利;当产量达到Q2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若产量再增加到Q3,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所增加的产量发生亏损。显然,当产量为Q2时企业的总利润最大,这是外延扩大价值增殖的最大限度。现实中的供求关系是经常变化的,产品实际售价不会始终等于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价,因而价值增殖程度也会经常变化。
(原载《岭南学刊》199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1997年第9期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