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时空范围内全体劳动者从事经济活动的成果构成核算对象,主要表现为他们生产的各种产品和提供的各种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最基本的核算指标。
(一)核算对象:三大部类产品和服务
众所周知,马克思把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消费资料),相应的生产部门分别称为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MPS的核算对象和范围主要是这两大部类,能够反映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成果。但是,现代国民经济体系除了两大部类之外,还有第三部类。笔者在马克思两大部类划分基础上研究了三大部类结构,说明了第三部类的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36]第三部类的生产成果包括各种商业性服务、劳动力、非实物形态的知识(科技)和文艺表演,总体上也属于核算对象。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可以建立涵盖三大部类的核算体系。
现代西方学者把国民经济体系分为三次产业,全部纳入SNA的核算范围。虽然三次产业和三大部类的划分依据和结果有差异,但是核算范围大体相同。李江帆教授系统研究了第三产业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说明了第三产业的劳动如何创造价值。[37]三次产业的经济主体通过市场交换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劳动均创造价值,这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已经得到公认。因此,劳动价值论可以合理解释三次产业产品价值核算问题。
(二)价值总量指标(www.xing528.com)
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来分析,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成为商品的条件下,一般商品价值由生产它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包括固定资产价值和原材料价值)、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构成。对这三部分价值可以分层次核算。如果一个国家三大部类或三次产业在某个核算期内总共生产m种产品(包括服务,下同),全部产品的价值总和为:
式中W表示全部产品价值,可以称为社会总产值;Ci、Vi、Mi分别表示第i种产品价值中包含的生产资料价值、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Ki、Ui分别表示生产资料价值中包含的固定资产价值、原材料等中间消耗价值。从W中扣除Ui,剩余部分即Ki+Vi+Mi相当于SNA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包含的固定资产折旧价值实际上是一部分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而不是增加值。在(2)式中,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剩余部分即Vi+Mi相当于SNA中的国内生产净值(NDP):
同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国内生产净值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成果,应当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心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