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商品是指通过交换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劳动产品或服务。一种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方面的属性:第一,该物品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要;并且,这种使用价值不是由其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无偿提供给消费者,而是通过交换去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第二,人类获得(生产)该物品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最终要消耗人类劳动。如果一种物品不需要任何劳动即能得到,则表明它可以自由取用,不需要通过交换来获取,因而不是商品。这些属性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相互联系,但不可混为一谈。凡是具有这两方面属性的产品都必然成为商品。其中第一方面的属性通常概括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也就是说,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由“使用价值”或“效用”概念来反映,它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价值作为与使用价值或效用不同的概念,反映第二方面的商品属性,即反映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消耗,这也就是商品价值的广义成本属性。
成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成本是企业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要素所支付的费用;广义成本则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或达到某种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包括所消耗的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例如,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改革成本已被公认为是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所谓改革成本,显然不是指企业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要素所支付的费用,而是指社会为进行改革所付出的各种代价,包括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所引起的社会震动,一部分人损失的利益等。因此,改革成本是一种广义成本。商品价值的广义成本属性,就是指它反映人类获得商品所付出的代价,而这种代价实质上就是人类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
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对商品价值的广义成本属性已有所认识。例如,斯密认为:“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对于已得此物但愿用以交换他物的人来说,它的真正价值,等于因占有它而能自己省免并转加到别人身上去的辛苦和麻烦。”[11]在斯密看来,商品价值是人们获得它所付出的辛苦和麻烦,这就是一种广义成本。李嘉图认为:“价值与财富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因为价值不取决于数量多寡,而取决于生产的困难或便利。”[12]他实际上也是把价值理解为一种广义成本。(www.xing528.com)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地继承了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合理成分,对商品价值的广义成本属性作了更全面而深刻的阐述。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提出了“价格由生产费用决定”的观点:“价格由生产费用决定,就等于说价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因为构成生产费用的是:(1)原料和劳动工具的损耗部分,即产业产品,它们的生产耗费了一定数量的工作日,因而也就是代表一定数量的劳动时间;(2)直接劳动,它也是以时间计量的。”[13]这里所说的“生产费用”就是广义成本,它同恩格斯关于“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14]的著名论断是一致的。马克思的《资本论》系统分析了商品价值的广义成本属性。首先,从马克思对商品价值的定义来看:“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15]根据马克思的解释,所谓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是指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这是人类为生产商品直接由自身付出的一种成本。其次,从马克思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的论述来看:“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地变动,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地变动。”[16]这种正反比关系只有把价值看作一个成本范畴才能正确加以理解。显然,物质财富或使用价值应当与劳动的生产力成正比地变动,而只有它的成本才可能与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地变动。再次,从马克思对商品价值的结构分析来看,一般商品价值由生产资料价值、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构成,其中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构成狭义生产成本,再加剩余价值则是广义生产成本。剩余价值的实体同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并没有区别,都是人类劳动;它对资本所有者来讲不是成本,而是利润,但对劳动者和人类社会来讲却是一种成本。正因为如此,剩余价值必须在交换中得到实现和补偿。商品价值作为一种广义成本,通过交换得到社会承认,转化为生产者的收入;当一种商品被用来生产另一种商品时,前者的价值(包括剩余价值)就成为后者生产成本的组成部分。可见,广义成本可以转化为狭义成本。
现代英国经济学家米克认为:“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的唯一真实成本,就是人类劳动的耗费。”[17]这种认识是符合实际的。既然劳动作为生产的真实成本具有唯一性,那么它作为价值实体也就具有一元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