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劳动要素无法创造价值的反证

非劳动要素无法创造价值的反证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非劳动要素和劳动一样创造价值,就需要在劳动创造的价值之上增加一定的量。在现实中,各种商品的价值已经包含生产它们所消耗的非劳动要素的价值,也就是说,非劳动要素的正常消耗将通过它们的价值转移得到补偿,而不是通过创造新价值来补偿。非劳动要素把自己的价值转移给产品,这部分转移价值能够反映非劳动要素的社会平均消耗。无论运用哪种方法,结果都表明所谓非劳动要素创造价值没有实际意义。

非劳动要素无法创造价值的反证

所谓创造价值,总要表现为价值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果非劳动要素和劳动一样创造价值,就需要在劳动创造的价值之上增加一定的量。假设社会上的商品种类为n,它们的价值为Pi(i=1,2,…n)。根据假设,非劳动要素创造价值,对所有商品都应当一样,因此需要给每一种商品的价值一个增量,设为ΔPi(i=1,2,…n)。这样,各种商品的价值就等于Pi+ΔPi。现在的问题是,ΔPi在数量上如何确定。可以设想两种方法:一是按非劳动要素的消耗量来计算这个增量;二是按它对生产的贡献来确定这个增量。下面将会说明,按这两种方法或者不能计算出ΔPi,或者计算结果没有实际意义。

在现实中,各种商品的价值已经包含生产它们所消耗的非劳动要素的价值,也就是说,非劳动要素的正常消耗将通过它们的价值转移得到补偿,而不是通过创造新价值来补偿。非劳动要素把自己的价值转移给产品,这部分转移价值能够反映非劳动要素的社会平均消耗。从价值补偿的角度来看,不需要再根据非劳动要素的消耗来确定什么新价值即所谓非劳动要素创造的价值。如果一定要撇开劳动,按非劳动要素的消耗量来计算这个增量,就会遇到一个不可克服的问题:怎样把各种不同要素的消耗量化为相同的单位。不仅生产不同商品所消耗的要素种类不同,而且生产同一种商品所消耗的要素也可能有差异,但是商品价值的计量单位是相同的,必须把不同要素化为相同的单位,才可能据以确定商品价值,这个问题离开了人类劳动实际上无法解决。人类劳动力的消耗经过抽象可以用时间单位来计量,生产不同的商品所消耗的各种不同的要素却没有统一的计量单位。例如,生产一种商品消耗了1吨煤炭和1吨钢材,生产另一种商品消耗了1000个电器元件,无法用统一单位来计算煤炭、钢材和电器元件的消耗量,并规定这种消耗量的价值。

既然有人区分具体使用价值和抽象使用价值,也可能区分具体要素和抽象要素。但这并不能找出抽象要素的统一计量单位。即使抽象要素可以计量比较,立即又遇到另一个问题:不同企业生产各种商品所消耗的要素量不等,是按照实际消耗量,还是按照社会平均消耗量来确定ΔPi呢?如果按照非劳动要素的实际消耗量来确定ΔPi,这就意味着消耗越多,ΔPi越大,从而鼓励浪费资源,不可取;如果按照非劳动要素的社会平均消耗量来确定ΔPi,已知Pi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其中已经包含非劳动要素转移价值,现在ΔPi又由非劳动要素的社会平均消耗量决定,这就意味着以Pi为基础按同一比例增加一个量,结果只能使各种商品的价值和价格按同一水平上涨,生产者不会得到什么实际利益,因而所谓非劳动要素创造价值就变得毫无意义。无论运用哪种方法,结果都表明所谓非劳动要素创造价值没有实际意义。

西方经济学中的要素价值论是解释均衡价格的一种理论,并不说明价值的最终决定问题。如果认为各种要素对生产的贡献决定它们自身的价值和产品价值,那同现实有明显的矛盾。第一,当各种要素进入市场时,通常已经有明确的价值和价格,而它们只是在以后的使用中才对生产做出贡献,显然,要素价值和价格先于它们对生产的贡献出现。在动态中考察,某些要素的利用效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它们以后的价格水平,但是它们在进入生产领域并发挥作用之前毕竟已经有价值,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能够通过市场交换得到配置,已经存在的价值怎能由还不存在的贡献来决定呢?第二,市场上有千百万种要素,每一种要素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价格,无法用统一的尺度来计算它们对生产各种产品的贡献。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把要素简化为资本、劳动和技术等几种,粗略计算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是以价值总量已经明确为前提,也就是在已知要素价值和价值总量的前提下求几大类要素对价值总量增长的贡献,而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例如,某年某国经济增长5%,其中劳动、资本和技术的贡献分别为20%、20%和60%。如果套用这种方法,企图根据各种要素对生产的贡献来计算它们的价值和产品价值,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不仅各种要素价值和产品价值只能作为待求的未知数,而且必须分别计算出市场上的每一种要素的价值,不允许对要素种类进行任何合并和简化。一般产品的实物产量通常是已知的,即使能够粗略计算出生产它们所消耗的有限种要素的贡献百分比,对于说明价值决定问题也无济于事。例如,m种要素对生产商品A的贡献之和等于100%,n种要素对生产商品B的贡献之和也等于100%,这根本不可能说明A和B的价值应该是多少。(www.xing528.com)

切莫低估劳动二重性原理对于说明商品交换的科学意义。人们可以在严格假设条件下构造种种价值论,甚至套用马克思的方法去作其他抽象,但是最终要能够符合实际地说明交换。否则,脱离实际作随心所欲的假设和抽象,那是没有意义的。

(原载《岭南学刊》2002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