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是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的。扭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边缘化趋势,需要综合采取多项措施,关键在于大力推进其创新和发展。下面提出一些思路。
(一)在继续重视研究生产关系的同时,更加注重研究生产力,特别是研究现代先进生产力的结构和发展规律,探索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的经济问题
这应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的重点方向之一。人类社会经济的资源利用方式正面临重大转变,即从资源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转向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从污染型转向清洁型,这是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目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都是主要研究资源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而形成的。面对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两大经济学体系实际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机遇。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了资源循环利用问题,曾经提出过一些有现实意义的思想,值得大力发掘。价值和使用价值如何循环?资源循环利用的成本和效益如何变化?怎样在资本循环基础上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实现清洁生产?这些问题都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同时吸收借鉴国外有关理论成果,紧密结合中国实际,通过自主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理论,用于指导实践。这必将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产生有力的推动。
(二)深化和拓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普遍规律和基本范畴的认识,同时推进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
人类社会经济内部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同样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这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研究表明,社会生产与人类需要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规律,它在市场经济中表现为供需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与循环理论、所有制理论、经济结构理论、分配和消费理论、国际经济理论等理论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和范畴,需要长期坚持研究,最终会取得突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为全人类服务为最高宗旨,应当在揭示人类社会经济普遍规律和基本范畴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没有理由认为现有的理论已经揭示了所有的普遍规律和范畴。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不能停留在现象描述和政策解释上,要力求深入到规律层面,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三)营造有利于经济学创新的和谐氛围
长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有一种不太和谐的气氛和做法,就是对一些旨在创新的学术观点采取不恰当的批判和排斥态度,缺乏宽容。有些学者从学术探讨的角度提出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不同的看法,被另一些学者视为大逆不道,后者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言论和自己的理解为判断标准进行批判。这种做法伤害了一些原来热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同志,他们被迫退出了这方面的研究。有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表现出叶公好龙的态度:他们常常讲要创新,但自己并不能提出什么新观点,看到别人提出一些新观点同自己所信奉的传统观点不同,立即站在维护传统观点的立场上,说别人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本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一些经济学观点的正确性在短期内难以用实践来检验,批评者似乎无心考察实践,往往用自己所信奉的观点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创新和发展,总会对原来的观点有所扬弃,有所否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方法和正确原理的前提下,修正一些不符合实际的结论,提出一些新观点,是非常必要的。对这些新观点当然可以批评和商榷,但是应当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以利于探求真理。(www.xing528.com)
(四)注重经济学研究成果原创性的评价和认定,尊重和保护理论创新的原创权,允许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部出现不同的学派
在我国经济学乃至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些知识产权模糊的问题,经济学成果原创性的评价体系不健全,某些原创成果的产权主体缺位和错位。有的学者通过长期研究所取得的原创成果完全被当作公共产品来应用,有的则归功于领袖人物。这种做法在过去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是现在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社会科学研究注重原创性,理所当然地要求实现社会科学知识产权的明晰化,注重原创性的评价和认定。在经济学教科书中除了引用和介绍经典作家、领袖人物、党和国家文献的观点之外,对国内外学者的原创性观点也应做必要的引用和介绍。不同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存在差异,难以统一,不妨按照各自的理解和方向进行研究,逐步形成不同的学派。例如,有的学者强调研究生产关系,有的强调研究生产力;有的强调抽象分析和规范分析,有的强调实证分析。不同的学者可以沿着各自的方向深入探讨,创立各种学派,彼此形成互补关系,当然也可以进行争鸣。这些学派都可以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进行研究和发展。
(五)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队伍建设,抓紧培养青年学者
这方面的任务非常紧迫,需要引起教育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制定专项教育规划,力争经过长期努力,培养足够数量的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高水平人才。除了从大学有关专业的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培养之外,还可以考虑从学术期刊、研讨会发表的论著作者中选拔青年人才进行培训深造,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以取得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专家。国家有必要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立项和成果出版的资助力度,可以考虑设立专项研究和出版基金,使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出版和发表。
(原载《岭南学刊》2007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