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在未来,物联网将会是与区块链擦出最多火花的领域。当这两大技术走到一起,催生出的将会是万物互联的世界。
简而言之,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其中有两大含义:
1.物联网的核心与基础,依然是互联网。只有强大深厚的互联网作
基础,才能延伸与扩展出强大的物联网。
2.物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并扩展,从传统的电脑互联,走向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与通信。
虽然物联网发展时间并不算长,但公开数据显示,小型传感器、大型家电等物联网设备,目前已达百亿数量级。到2020年后,预计将达到250亿台左右。当这些设备走向物联网,不仅会对整个社会带来变革,也会给传统的互联网软件体系带来巨大冲击。
这些冲击包括如下几个层面:
1.海量数据的储存与利用
物联网所产生和使用的数据,囊括了人类社会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不同方面,同时,也关系到公共管理、生产制造、医疗卫生、交通科技等不同领域。
如果按照现有的互联网储存方式,海量数据会被加以集中后储存,这注定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入其中。因此,目前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成本太高,包括中心化云服务器、大型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基础设施与维护等。
可想而知,当物联网设备数量上升到百亿时,必然会产生更多的通信信息,并带来难以承受的高成本。
2.数据安全性
如果物联网数据长期汇总到单一的中心控制系统,很容易出现数据安全隐患。如果物联网中心节点被攻击,对社会经济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3.不同主体的协调
由于物联网涉及到不同领域,不同运营商和自组织网络,都会联接在一起。这样,就会客观上造成物联网内多中心、多主体的形势。如果这些参与者无法处理彼此之间的互信问题,就会让物联网系统无法协调工作,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高效性。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物联网的天作之合:区块链。在车联网中,区块链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物联网重要的一部分,车联网实际上相当于汽车的数据生态系统,不断有新车加入网络,并进行大数据联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车辆也在不断增加,为车与车之间的数据处理,带来很大压力。(www.xing528.com)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车联网带来不可篡改同时保证透明度和真实性的账本,有效、安全、保密地记录车主的行驶数据和行为。未来,利用区块链,能够为所有车主或保险行业,提供完美的数据记录,也能够保证加入车联网的车辆数据,确定其有效保存而不可更改。
值得高兴的是,在中国,已经有团队着手打造“区块链”与“车联网”的联姻。这也让中国人有可能在车联网的区块链应用领域,走到世界前列。
SIGMA团队在其智能交通平台系统上,利用区块链技术,结合电子车牌,提供了下列功能:
将电子车牌作为汽车唯一账号和标识,接入区块链系统;向用户提供带有定制芯片的电子车牌,在远距离扫描技术作用下,实现车辆交通过程中的各种扣费,用户使用手机APP,能够随时查阅和缴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接入区块链的节点,利用节点所特有权限,对所有车辆相应信息进行管理、监督、查看和保护。
SIGMA智能交通平台,将成为“区块链”和“车联网”领域在中国和全世界的首个落地应用。
在这一案例中,区块链不仅解决了车联网一直以来面对的效率问题,也解决了安全问题。这是因为身份的辨认,对于互联网服务行业始终是较为棘手的问题,对物联网行业也非常重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现有特性,物联网的安全和身份认证等关键问题能顺利解决,从而确保智能信息交互和链接的真实与安全。
具体而言,在物联网领域,区块链能够完成以下任务:
1.降低运营成本
区块链技术着眼于以点对点直联的方式让数据加以传递,而并非通过中央处理器。这种分布式的计算方式,能够处理数以亿计的交换。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分布在全世界不同位置的节点,开发蕴藏在其中数以亿计的闲置计算力、存储容量与网络资源,用于对物联网的交易处理,对计算和储存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2.降低安全风险
物联网安全性的核心问题,在于设备与设备之间缺乏原有的相互信任机制。在物联网发展初期,所有设备都需要与物联网中心数据加以验证,一旦中心数据库崩塌,就会对整个物联网造成很大破坏。
令人欣喜的是,在区块链分布式的网络中,能够提供新的机制,确保设备之间可以保持共识,同时不需要到数据中心加以验证。这样,即便物联网上有一个或者多个节点被攻破,其整体网络上的数据依然可靠而安全。
3.高效而智能的网络运行机制
由于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和共识机制,在物联网上,跨系统的数据传输,将会由上层转移到底层的区块链上。这样,就能大大降低物联网应用的复杂性。物联网也会进化到“物联链”时代,构建全新的链上世界。
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的结合,能够消除节点之间的审核认证环节,直接为多方联系搭建沟通的桥梁,提高网络运营效率。同时,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也能确保物联网的安全私密性,便于真实信息的传递。有鉴于此,区块链必将和物联网真正走到一起,奏响万物互联的最强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