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服务于金融,不仅意味着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去解决客户的问题,更代表着金融机构能将之用于解决自身问题。
中国招商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更新全球跨境清算系统,就是最明显的案例。
2016年9月,招行加入区块链联盟R3。2017年4月,招行信息技术部透露,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清算系统开发完毕,并迅速在生产系统中正式运用。
之所以首先开发这一应用,是出于招商银行自身运行中所体会到的痛点。
招行有六个海外机构,其中包括一家子行和五家分行。这些海外机构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有着地域相隔和时区差别,但又都和总行有着资金往来。由于之前的直联清算系统只支持总行和分行之间的可交换,海外分行之间无法直接交换。这导致繁琐复杂的人工环节与核心系统的耦合变得过于紧密,产生了诸多问题:审批环节多,操作复杂,新的机构加入过于麻烦等。
为了解决跨境清算场景中出现的问题,招行内专业人士研究了区块链技术,认同其去中心分布式架构的价值所在,找到了与跨境清算业务的匹配点。
以跨境直联清算为例,通过区块链技术,支付清算的参与方可以共同维护一套内容一致的分布式账本。账本上的数据是经过全网共识校验的,无法篡改和抵赖。账本数据的保存和管理,也有助于相关方头寸的精准管控。
在跨境资金归集业务中,通过区块链技术,能够建立其涵盖不同账户的业务协作平台,将所有资金集中产生的纸质单据电子化,从而提高传递效率,消除损毁伪造的风险。
为此,在建立跨境清算系统时,招行主要侧重在技术上突出四个优势:
1.去中心
采用P2P的架构去革新原来的中心结构,从而减少了系统内转发环节的数量,提高了效率,从而确保招行下属的任何两个机构都能够互联互通。
例如,原来中心化的架构下,报文传递需要6分钟。在新的跨境结算系统中,时间已经缩减到了秒级别。
2.高安全(www.xing528.com)
由于采用了私有链的封闭网络,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对报文数据内容的伪造和篡改,都是几乎无法实现的。在此背景下,数据发送和接收之后,不再需要繁琐的查证核对,从而让系统大大得以简化。
3.高可用性
在传统的清算系统中,由于采用了中心化的星形结构,很容易因为单点失效而导致整个系统崩溃。但在分布式结构中,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系统运作。
4.可扩展性
在新的区块链系统中,由于不需要进行与中心的联接,因此新的参与者能够迅速便捷地部署和加入系统。
在招商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改造后的跨境直联清算系统中,涵盖了全球现金管理领域的跨境直联清算、全球账户统一视图以及跨境资金归集这三大场景,实现了与离岸、自贸区FT、香港分行、永隆银行、纽约分行账户和网银之间的整合。不仅如此,还能够为跨境集团企业这一级别的客户,提供结算、融资、跨境划拨资金链的综合化服务。
在这一区块链跨境支付应用成功之后,招行又开始逐步推动纽约、伦敦等海外分行在跨境区块链平台的应用上线,并进一步搭建全球范围的跨境区块链验证平台。除跨境支付业务外,他们还通过可定制的报文系统,逐步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更多跨境业务场景,例如,全球现金管理、跨境见证开户等。
实际上,区块链在银行之间的应用,也集中在存证和清算两大环节中。
2016年8月,微众银行区块链网络上线试运行,成为金融行业首个跨机构联盟链,有包括上海华瑞银行、洛阳银行、长沙银行等多家银行接入。上线半年多,该联盟链在生产环境中运行的应用数据记录就达到220多万笔。
作为联盟链,微众银行区块链网络设置了加密体系。所有参与机构节点都要配置申请CA证书,才能接入联盟链,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对存储体系安全加固。
在互相有效联通和安全加密的基础上,微众银行已联合放贷的十多家银行中,有三家已经能够采用区块链进行联合放贷业务的实时清算,而没有加入区块链网络的银行,则只能依然采用传统的当日集中清算方式。其中高下差别,显然代表了两个不同时代的差异。
招行与微众银行的成功案例说明,区块链技术应该为解决商业痛点而加以应用。在开发利用区块链技术的过程中,只有先找到商业需求,再构建应用基因,才能得到最好的利用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