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应当根据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对金融资产进行合理的分类。金融资产一般划分为以下三类:
(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对金融资产的分类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除非企业改变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
2.关于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是指金融工具合同约定的、反映相关金融资产经济特征的现金流量属性,企业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务工具投资),其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应当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即相关金融资产在特定日期产生的合同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需要说的是,此处的利息为广义概念,包括对货币时间价值、与特定时期未偿付本金金额相关的信用风险,以及其他基本借贷风险、成本和利润的对价。
【通关绿卡】
请各位同学按上图结合以下步骤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决策:
第一步:分析该项金融工具属于债务工具、权益工具还是衍生工具,如果是衍生工具则直接将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第三类,下同)。
第二步:如果属于权益工具,首先分析其是否为交易目的而持有,如果是,则将其分类为第三类金融资产;如果不是,则需进一步分析是否可以将该项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第二类,下同),如果指定,则属于第二类金融资产;如果不指定,则属于第三类金融资产。
第三步:如果属于债务工具,首先需要进行合同现金流量测试(SPPI测试,下同),如果不能通过SPPI测试,则属于第三类金融资产;如果可以通过SPPI测试,则需要进行业务模式的评估,对于业务模式一和业务模式二的情形还需要看企业管理层是否运用公允价值计量选择权以减少会计计量的错配,如果是,则属于第三类金融资产,如果不是,业务模式一属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第一类),业务模式二属于第二类金融资产。
以下内容请各位同学认真分析:
(1)企业持有可转换债券的分类:可转换债券除按一般债权类投资的特性到期收回本金、获取约定利息或收益外,还嵌入了一项转股权,不符合本金加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因此,企业持有的可转换债券投资应当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人民币结构性存款(挂钩美元汇率、黄金价格等):第三类(www.xing528.com)
(3)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无法穿透了解其底层资产情况):第三类
【通关绿卡】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有时候题目给你挖坑,告诉你说企业购买理财是为了到期获得收益,误导你往“持有收取合同现金流”去考虑,那也不能被绕进去,本质上不能通过SPPI测试。
(4)国债:需要结合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判断。
(5)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务必注意不能“想当然”属于“第一类”,需要结合其保理贴现、背书转让的频率和金额综合判断业务模式,进而确定分类。
(6)对外借款和投资(收益率挂钩底层资产的运营情况,例如高速公路的车流量;或者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中包含杠杆因素):第三类
(7)基金(常见的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或混合基金,通常投资于动态管理的资产组合):第三类
(8)浮动利率债券——判断浮动利率的特征是否反映了对货币时间价值、与特定时期未偿付本金金额相关的信用风险,以及其他基本借贷风险、成本和利润的对价,注意是否有引入基本借贷安排以外的汇率风险、经营风险等。
(9)股票(一级市场;非上市公司;优先股):不满足SPPI测试,关注是否是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是否进行指定。
3.企业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不需计提减值准备。除了获得的股利(明确作为投资成本部分收回的股利除外)计入当期损益外,其他相关的利得和损失(包括汇兑损益)均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且后续不得转入当期损益。当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应当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留存收益。该指定一经做出,不得撤销。
4.关于“非交易性”的判断,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表明企业持有该金融资产或承担该金融负债的目的是交易性的:
(1)取得相关金融资产或承担相关金融负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出售或回购。
(2)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属于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近期实际存在短期获利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组合中有某个组成项目持有的期限稍长也不受影响。其中“金融工具组合”指金融资产组合或金融负债组合。
(3)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属于衍生工具。但符合财务担保合同定义的衍生工具以及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除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