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后的跟踪和维护 - 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对策及建议

市后的跟踪和维护 - 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对策及建议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首先从信息界面、技术界面、组织界面和文化界面等方面讨论了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对策及建议,主要包括促进界面信息的沟通,建立有利于界面管理的组织结构,优化技术人才构成与知识结构,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改善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把握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入市机遇,制定适宜的企业技术创新产品营销策略,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入

市后的跟踪和维护 - 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对策及建议

本章首先从信息界面、技术界面、组织界面和文化界面等方面讨论了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对策及建议,主要包括促进界面信息的沟通,建立有利于界面管理的组织结构,优化技术人才构成与知识结构,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改善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把握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入市机遇,制定适宜的企业技术创新产品营销策略,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入市后的管理与信息反馈等,为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和创新产品的顺利入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①Hauptman,Hirji.Managing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ion in Cross-functional Teams:And International Study of Concurrent Engineering Product Development[J].R&D Management,1999,29(2):179-184.

②许庆瑞.研究与开发绩效在中国:实践与趋势[J].科研管理,2002,5(23):86—89.

③华锦阳,陈劲,许庆瑞.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界面问题成因探析[M].科研管理,2000 (21):21—24.

④Saxberg,Klaus,Chakrabarti.R&D/marketing Linkage and Innovation Strategy:Some West German Experience[C].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1988(35):167-174.

⑤华锦阳,陈劲,许庆瑞.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界面问题成因探析[M].科研管理,2000 (21):21—24.

⑥Song,Michael,Xie.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Marketing Managers'Conflict-handling Behaviors[J].Jounrnal of Marketing,2000(64):50-66.

⑦徐天亮,连国生.企业研发部门实行目标管理的新思考[J].科技进步管理,2001(3):67—74.

⑧单承戈,郭耀煌.一种基于动态信息交互的部门间协调决策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 2003,6(3):58—63.

⑨赵玉林.高技术产业化的界面管理原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3):88—91.

⑩哈罗德·科兹纳,张增华等译.项目管理的战略规划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432—437.

李家晔.企业完美执行之最佳沟通[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5:44—45.

G.N.Prahhu.Implementing University-industry Joint Product Innovation Projects Technovation[J].Management Science,1999(19):495-505.

郝宇.虚拟型研发团队的组织模式构建探讨[J].现代财经,2002,2(12):17—22.

谢作渺.组织冲突和组织冲突协调策略[J].首都经济贸易学报,2002(6):21—25.

Rudy K.,Moenaert,William E.Souder.Context and Antecedents of Information Utility at the R&D-marketing Interface[J].Management Science,1996,9(11):1592-1610.

吕涛,王震声.企业产品创新和加速产品创新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0,16(3):60—64.

罗曼·柏特里,迈克西米兰,冯·斋德维茨.确保从研究到开发界面的有效管理——R&D个体的知识转移管理[J].管理工程学报,2004(24):50—54.

郝宇,罗永泰.研发团队的组织模式构建探讨[J].现代财经,2004,11(24):49—51.

王钦.大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战略选择[J].改革,2005(6):78—85.(www.xing528.com)

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第2版)[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313—316.

B.B.Tyler.The Complementarity of Cooperative and Technological Competencies:Are Source-based Perspective[J].Journal of English Tech-Manage,2001,18(1):1-27.

吴培良,郑明身.组织理论与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80—84.

方新.创业与创新——高技术小企业的发展之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98—103.

P.R.Lawrence,J.W.Lorsch.Organization Environment,转引自D.S.Pugh.组织理论精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4—29.

程国平.经营者激励——理论、方案与机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364.

刘纯.激励理论及其在企业中的运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22—24.

杨国福.岗位轮换:企业内部员工合理的横向流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10):46—50.

李霞,高韧.浅析职务轮换制[J].企业天地,2003(1):84—89.

方明.宽带薪酬:薪酬体系的新视角[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4(2):52—56.

杨宏伟.宽带薪酬:组织结构扁平化背景下的有效激励[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 (2):39—41.

黄仕婷,谢圆圆.现阶段企业新产品上市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技资讯,2006 (28):228.

薛顺利,易文.新产品上市时间的研究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6(9):45—46.

曹孟勤,韩秀景.企业产品策划[M].河北:河北出版社,2003:116—118.

郭国庆.市场营销管理——理论与模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28—242.

鲁钟鸣.新产品上市的七大策略[J].投资与营销,2006(2):28—29.

Handfield,Robert B.,Gary L.Ragatz.Involving Suppliers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4,46(2):59-82.

Hultink,Erik Jan,Kwaku Atuahene Gima.The Effect of Sales Force Adoption on New Product Selling Performance[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2000(17):435-450.

Souza.Product Introduction Decision in a Duopoly[J].Eur.J.Oper.Res.,2004 (152):745-7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