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是依托互联网的商业活动,新的互联网技术不断涌现,例如物联网技术、VR/AR技术、5G技术、可穿戴技术、3D打印技术等,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和理念也在不断创新。
1.物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物流中的应用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全球正面临着一次新的物流信息化革命。物联网应用环境提高了物流信息化的复杂性,为物流信息采集、互联互通、智能应用在技术标准和投资成本、开放性和安全性、应用的部署和发展等多方面带来挑战,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实施方案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1)物联网的相关概念
物联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以方便识别和管理,实现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无缝连接。
(1)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GPS、激光扫描器等,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2)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和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
(3)智能物流:智能物流是在智能交通系统和相关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电子商务化运作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通过智能运输系统(ITS)和相关信息技术解决物流作业的实时信息采集,并在一个集成的环境下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在各个物流环节中的信息传输,为物流服务提供商和客户提供详尽的信息和咨询服务,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2)物联网的发展阶段
物联网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型机、主机的联网;第二个阶段是台式机、笔记本与互联网相连;第三个阶段是手机等一些移动设备的互联;第四个阶段是嵌入式互联网的兴起,更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设备,包括洗衣机、冰箱、电视、微波炉等都将加入互联互通的行列,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物联网。
3)物联网环境下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快速推进,物联网技术与物流管理不断推陈出新的形势下,要加快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应该着重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物联网发展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发展规划,起到物联网发展“指挥棒”的作用,引导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2)为了物联网环境下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应该加快制定我国物流企业物联网编码标准和数据共享交换等标准规范。
(3)结合物联网技术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加快各物流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横向整合,实现同类资源集约化,例如利用信息网络整合分散的货主和车辆并进行优化匹配、利用多式联运平台整合各种运输方式、利用物流枢纽和物流园区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和有效管理等,实现物流企业信息的畅通无阻,为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提供统一的信息平台,提供物流中的标准化服务,如仓储、运输、货代和快递等,提高物流信息化的使用效率与效益。
(4)加快大型物流企业新型网络商务与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按专业化类别进行物流流程的信息采集,给物体赋予智能,实现人与物体以及物体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
4)物联网在电子商务物流中的应用
(1)物流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物流行业的支持,早期的物联网叫作传感网,而物流业最早就开始有效应用了传感网技术,比如电子标签在汽车上的应用就是最基础的物联网应用,物流是物联网发展的一块重要的土壤。
(2)物流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物联网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物流和生产领域,物流是物联网相关技术最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领域之一。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由于物流效率一直是整体国际贸易效率提升的瓶颈,物联网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因素。物流与物联网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过物联网建设,企业不但可以实现物流的顺利运行,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也将获得很大的改观。
目前,物联网在电子商务物流中的应用日渐成熟,物品可追溯领域的技术与政策等条件也已经成熟,应加快全面推进。在可视化与智能化物流管理领域应该开展试点,力争取得重点突破,取得有示范意义的案例。在智能物流中心建设方面需要物联网理念进一步提升,加强网络建设和物流与生产的联动,在智能配货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应该统一规划,全力推进。
3)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的未来趋势
当前,物联网的发展正推动着中国智慧物流的变革,随着物联网理念的引入、技术的提升和政策的支持,未来物联网将给中国物流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中国智慧物流将迎来大发展的时代,未来物联网在物流业的应用将出现以下四大趋势:
(1)智慧供应链与智慧生产融合。随着射频识别技术与传感网的普及,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将给企业的物流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与销售系统的智能融合打下基础,而网络的融合必将产生智慧生产与智慧供应链的融合,企业物流完全智慧地融入企业经营之中,打破工序、流程的界限,打造智慧企业。
(2)智慧物流网络开放共享,融入社会物联网。物联网是聚合型的系统创新,必将带来跨行业的网络建设与应用。如一些社会化产品的可追溯智能网络能够融入社会物联网,开放追溯信息,让人们可以方便地借助互联网或物联网手机终端,实时便捷地查询、追溯产品信息。这样,产品的可追溯系统就不仅是一个物流智能系统,它将与质量智能跟踪、产品智能检测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融入人们的生活。
(3)多种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于智慧物流。目前在物流业应用较多的感知手段主要是射频识别和GPS技术,今后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感技术、蓝牙技术、视频识别技术、M2M技术等也将逐步集成应用于现代物流领域,用于现代物流作业中的各种感知与操作。例如温度的感知用于冷链物流,侵入系统的感知用于物流安全防盗,视频的感知用于各种控制环节与物流作业引导等。
(4)物流领域的物联网创新应用模式将不断涌现。物联网带来的智慧物流革命远不止以上几种模式。实践出真知,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更多的创新模式会不断涌现,这才是未来智慧物流大发展的基础。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例如有的企业在探索给邮筒安上感知标签,组建网络,实现智慧管理,并把邮筒智慧网络用于快递领域。当当网在无锡新建的物流中心探索物流中心与电子商务网络的融合,开发智慧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无锡新建的粮食物流中心探索将各种感知技术与粮食仓储配送相结合,以实时了解粮食的温度、湿度、库存和配送等信息,打造粮食配送与质量检测管理的智慧物流体系。
虽然物联网已经在国内物流业实现了一些应用,但依然是一个新生事物,物联网要想在物流行业真正大展宏图,还需要解决技术、商业文化和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标准化问题,这是一个新生事物能否大规模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技术必将给物流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2.VR/AR技术
VR是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的缩写;AR是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的缩写。VR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AR技术是一种实时地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中并进行互动。这种技术最早于1990年提出。随着随身电子产品运算能力的提升,AR技术的用途越来越广泛。2019年3月17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VR实验室,发布“Buy +”计划,将全面布局VR,这一消息也表明,以阿里巴巴为首的国内巨头正式开始在VR领域发力。迄今为止,VR在游戏世界变成万众瞩目的大热门,但是随着电子商务企业慢慢尝试着给消费者提供同样沉浸式的体验,VR和AR在电子商务领域中也将扮演下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从T台上带来的时尚萌芽,再到商铺中的“虚拟旅程”,VR和AR从各个视角给消费者创造体验新奇产品的机会,同时也为电子商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近乎真实生活的购物体验。2015年上半年,著名轻奢品牌Rebecca Minkoff与River Island同谷歌联手使用Cardboard展出它们的新作品。Rebecca Minkoff将时装秀提前拍摄好,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头部动作将影片下载到他们的智能手机上,用户可以从T台的机位、某个摄影师的机位,甚至任一个观众的机位观看时装秀。
3.5G技术
5G网络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其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举例来说,一部1GB超高画质的电影可在3s之内下载完成。随着5G技术的诞生,用智能终端分享3D电影、游戏以及超高画质节目的时代即将来临。5G技术改变最大的领域就是电子商务领域,其中包括平台型电商,也包括社交电商。从现状看,一是基于人脉分享的社交电商模式,二是基于平台技术的电商模式,如短视频、POI和朋友圈等。在将来,平台经济将被云经济代替,所有的数据、计算、存储、应用、人脉和流转均源自云端。5G技术的应用将使云服务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交易机会和拉新成本将不会出现成本门槛问题,都体现为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所以,商业问题将彻底转变成技术问题。
4.可穿戴技术
可穿戴技术主要探索和创造能直接穿在身上,或整合进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设备的科学技术。可穿戴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提出的创新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把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技术嵌入人们的衣着中,它支持手势和眼动操作等多种交互方式。(www.xing528.com)
1)可穿戴技术设计的十大原则
(1)为人们解决经常性问题。
(2)基于人,而非机器。
(3)要求吸引关注。
(4)提升人的能力,而不是取代人的能力。
(5)减少用户的更多问题。
(6)能够激发深入广泛的连接。
(7)服务软件。
(8)影响力最大化。
(9)增加用户的美好体验。
2)可穿戴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中的一种便携式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应用可穿戴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形式:
(1)移动工具营销。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工具成为联系客户、促销的主要工具,商家应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拓宽销售渠道。锁定目标进行促销,开展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忠诚度计划、积分奖励计划等。未来随着可穿戴技术的普及,越早把握这些机会,越容易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2)利用内容和社交媒体。
如今,许多消费者在购物前往往先上网浏览,一些零售商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它们撰写一些软性的内容在各大网站大力宣传、推销自己的品牌。其实只有文字宣传是不够的,因为消费者往往没有时间与耐性阅读大段的文字,而将产品展示在图片社交平台上,精美的图片很容易印在潜在顾客的脑海里,让用户全方位了解产品和服务。
(3)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
通过大数据的收集,挖掘、研究顾客的态度和行为数据,利用先进的移动技术,如地理围栏、近场通信(NFC)、WiFi服务、增强现实技术、低功耗蓝牙技术和iBeacons技术,更好地进行产品宣传、推广等活动,可以在推广的同时,避免打扰客户,既提升了销售业绩,又赢得了客户满意度。例如,一家商店可在调查用户的消费行为和购买意向后,针对该区域的20~55岁的高收入女性发送广告信息,举办限时抢购活动,这样用户不仅不反感,反而非常期待,效果可想而知。
(4)O2O双向服务。
商家可以采用网络与实体店销售相结合的方式,提升顾客在店内的用户体验,以便更好地与纯网络零售商进行竞争。可以推出在线订购,门店提货服务,实施店内移动支付,建立客户忠诚度计划,实行会员卡购物制度等,让线上的客户在线下体验,使消费真正落地,形成O2O的闭环。
在线上和线下对接方面,苏宁为人们提供了思路。传统零售业在积极向线上迁移的同时,传统实体店的布展、出样、服务等功能已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传统实体店进一步被互联网格式化,开始运用互联网技术嫁接、改造、优化线下的实体资源。在此背景之下,苏宁在业内创新性地推出了互联网化的第一款产品——云店,把线上的电子商务网站变成线下的实体门店,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生活场景。同时,苏宁还积极探索店面的科技化、智能化,通过虚拟试衣镜、虚拟出样和机器人导购等技术打造未来门店。
5.3D打印技术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模型制造,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应用。在北美的一些中学、普通高校和军事院校,3D打印机已经被用于教学和科研。从市场应用份额看,3D打印技术应用在汽车及零配件领域占37%,在消费品领域占18.2%,在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领域占13.7%,在商业机器领域占11.2%,在医疗领域占8.8%,在科研领域占11.1%。
6.电子商务新的运作模式和理念
1)新零售
2016年10月,阿里巴巴的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2017年3月,苏宁的张近东在“两会”期间提出了“智慧零售”的概念,同年7月,京东的刘强东在《财经》杂志发表了《第四次零售革命》一文,而根据京东与腾讯的动作,其实质应当就是“无界零售”的概念。其实这三种说法都是殊途同归的。阿里巴巴研究中心给新零售设定了3个特征:一是以心为本,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重构人、货、场;二是零售二重性,完全数据化;三是零售物种大爆发,催生更多服务形态。最后大概可以归纳为:以用户为核心,线上线下全渠道打通。阿里收购线下的百货超市,例如银泰、大润发等,全面打通线上线下,向全渠道进发,通过VR购物、无人收银等新科技提升用户体验。
新零售很难定义,但其核心就是人、货、场的重新组织和优化。新零售是指未来的电子商务平台可能消失,如淘宝、京东和亚马逊等,然后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线上是指云平台,线下是销售门店和生产商,而新物流则可以消减库存、减少囤货量。所以新零售是“线上线下的结合”“人、货、仓、配的结合”。通过新零售,可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由于线上和线下是共存又竞争的关系,只有二者,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服务大众同时降低成本。
2)跨界
跨界是一种营销方式。跨界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方式的融合。跨界对于品牌的最大益处,是让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给品牌一种立体感和纵深感。可以建立跨界关系的不同品牌,一定是互补性而非竞争性品牌。这里所说的“互补”,并非功能上的互补,而是用户体验上的互补。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运送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前景很好,增长很快,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都已经进入。国内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已汇集了天猫、亚马逊、京东、聚美优品、唯品会、一号店和聚划算等众多电子商务平台。国民收入不断增长,海外购物需求上升,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跨境电子商务的崛起。
3)共享经济
从概念上讲,共享经济是将原先由于技术手段或者商业模式的限制无法参与经济活动与经济流通的生产生活资源,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或者商业模式投入到经济活动与经济流通中,重新产生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经济模式。简单来说,共享经济是基于闲置资源使用权的精准匹配与连接,实现生产要素的社会化,提高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
共享经济产业链是一个动态的生态圈,它打通了生产与消费的壁垒。每个消费者既可以是生态圈中以供给为形式的外围组成,也可以随时转化成为以需求为核心的中心,每个人或企业都有可能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或需求方,这种方式决定了整个交易市场的无限外延能力。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也有人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以互联网为媒介来实现的。共享经济涉及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供需双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有滴滴Uber、Airbnb和全球蛙。在北京、广州和杭州等多个城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等共享经济新形态不断涌现。共享经济的5个要素分别是:闲置资源、使用权、连接、信息和流动性。共享经济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最优匹配,实现零边际成本,其关键是解决技术和制度问题。
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通过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分享经济的两个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占有”(Access over Ownership)和“不使用即浪费”(Value Unused is Waste)。不要把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混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