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微观经济体的资产都是经过计量、计价的,因此,微观经济效率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微观经济体为了掌控自身经营状况,会定期进行会计核算。微观经济体核算的是收益,或者说是效益。在核算指标中,没有名为“经济效率”的指标。但一般情况下,微观效率与微观效益是正相关关系,可以用效益指标值来表达微观效率指标;也可以效益指标值为基础加以运算求得效率值。微观效益指标主要有:毛利、毛利率、利润、利润率、投资回报率等。
全社会经济的效率包括:宏观效率与微观效率。宏观效率的提高与微观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社会效率的提高。在一般情况下,宏观效率与微观效率是正相关关系,宏观效率的提高,能促进微观效率的提高。但是,某个或某若干个微观经济主体效率的提高,会损害宏观效率,如垄断经营等。微观效率的降低,必然导致宏观效率的降低。大面积的微观经济主体降低效率,会造成宏观效率的明显降低。因此,宏观经济管理者要预防大面积微观效率下降。
然而,宏观经济效率的评价就复杂得多。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难以准确统计全社会的投入与产出,特别是有许多小的、零散的、偶然的生产无法统计。其二,一些生产因素、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即潜在效率难以计算。以中国改革开放为例,改革后,产出连年快速增长,宏观效率处于较高水平,许多经济因素得到充分利用。但是,在改革前计算宏观效率,就难以把这些因素包括进来。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可以用GDP增速来表示其宏观效率,也可以用社会平均利润率来说明。
宏观经济运行的理想状态是:物尽其用,用尽其速。该状态对应的是理想宏观效率。因此,可以用产能利用率近似表达宏观效率,宏观效率=∑产能利用率。
宏观效率=全社会产出实物总值/产出率/全社会实物资产总值
或者 宏观效率=GDP/产出率/全社会实物资产总值(www.xing528.com)
或者 宏观效率=GDP/(GDP +闲置资产预期产值+地下经济产值)*100%
宏观效率=实际GDP增速/潜在GDP增速
其中,资产不包括资金、土地、劳动力、没有进入消费的消费品。
区域经济的宏观效率,为本区域范围内所有产出与累计投资的比值,即本区域GDP/投资规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