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饱和型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饱和型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消费需求饱和会导致国内投资需求饱和,两项叠加,导致国内需求增长缓慢。非饱和型经济的这一空间,远大于饱和型经济国家,即越穷的国家,其差距越大。饱和型经济,即富裕国家,由于潜在需求趋于满足,因而其现实需求增长停滞。饱和型经济,其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充分发展,因此,应对自然灾害、经济冲击的能力是强大的。图4-2饱和经济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如图,潜在消费需求的增长,不是匀速的,有时快有时慢。

饱和型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一个国家,其经济水平发展到发达富裕状态时,经济增速就会进入低速增长状态,即增速小于4%。似乎冥冥中有一个增长瓶颈,或者说有一个天花板,阻挡高收入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到高速发展状态,我们不妨称之为“发达国家陷阱”。

一个国家,其国内潜在消费需求趋于满足的状态,我们称之为饱和型经济。宏观的潜在需求,我们可以暂定为:全国超过95%的人口,得到了当前世界先进主流技术条件下的各自合乎情理的满足时的需求。比如,极限运动不属于老年人的潜在需求,先进的医疗技术救治属于老年人的潜在需求;每年外出旅游1~2次,拥有住房、轿车,使用手机上网休闲购物等,属于一般大众的潜在需求;太空旅行不是属于大众的潜在需求,只能由极少数人代表全人类实施这项活动。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终极动力。消费需求饱和会导致国内投资需求饱和,两项叠加,导致国内需求增长缓慢。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之间的差距,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空间。非饱和型经济的这一空间,远大于饱和型经济国家,即越穷的国家,其差距越大。从刺激经济增长的角度看,这一空间是宝贵的,有了它,调节宏观经济容易取得良好效果。饱和型经济,即富裕国家,由于潜在需求趋于满足,因而其现实需求增长停滞。因此,饱和型经济,是现实需求趋近潜在需求,即趋于饱和。

饱和型经济,其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充分发展,因此,应对自然灾害、经济冲击的能力是强大的。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方面,其能力远远高于非饱和经济国家,这也是我们常常见到的许多后进国家较长期的处于追赶先进国家的情况,即似乎“总也赶不上”。

图4-2 饱和经济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

如图,潜在消费需求的增长,不是匀速的,有时快有时慢。如何促进消费需求增长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口增长,人口增加必然导致需求涨。二是技术创新,新产品(服务)创造新需求。三是战争与自然灾害。战争与自然灾害会对社会财富造成巨大破坏,因此,灾害过后,潜在需求会补偿性放大。四是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境外需求。

案例4-1 日本的“失去的十年”。

1985—1995年日元升值,导致财富向美国转移,就是所谓的“失去的十年”。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美国要求日元升值,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协议前的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的1美元兑160日元。美国里根政府坚持认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过口头干预等形式继续推高日元。这样,到1988年年初,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进一步上升到1美元兑120日元,正好比广场协议之前的汇率上升了一倍。但这还远远不够,从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当时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当时的日元汇率大致在1美元兑120日元左右,所以,根据美国政府的诱导目标,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以后,由于克林顿政府对以汽车贸易摩擦为核心的日美经济关系采取比较严厉的态度,到1995年4月,日元的汇率急升至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1985年到1986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当时日本媒体为了给这种经济繁荣状况命名,还希望募集像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类似的名称。但当时也出现了少数反对论点,认为土地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其实际需求,日本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陷入衰退。

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帐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其中,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土地神话的影响,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此外,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帐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1985年到 1986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当时日本媒体为了给这种经济繁荣状况命名,还希望募集像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类似的名称。但当时也出现了少数反对论点,认为土地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其实际需求,日本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陷入衰退。

一旦投机者丧失了投机欲望,土地和股票价格将下降,因此反而导致帐面资本亏损,由于许多企业和投机者之前将上升的帐面资本考虑在内而进行了过大的投资,从而带来大量负债。随着中央政府金融缓和政策的结束,日本国内资产价格的维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发布《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对土地金融进行总量控制,这一人为的急刹车导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经济加速下落,并导致支撑日本经济核心的长期信用体系陷入崩溃。此后,日本银行也采取金融紧缩的政策,进一步导致了泡沫的破裂。

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1991年开始到2000年代初期的长期经济不景气。

日元升值的后果是什么?洛克菲勒广场重新回到了美国人手中,通用汽车在这个广场的一卖一买中,净赚4亿美元!日资在艰难度日中大规模亏本退出美国。

案例分析:(www.xing528.com)

我们先看看日本GDP增速变化情况,见表4-11与图4-1。

表4-11 日本GDP增速之日元计价与美元计价比较

续表

续表

说明:基础数据来自360doc个人图书馆网站。

根据上表数据,绘制出日本GDP走势图,如图4-3。

图4-3 日本GDP走势图

结合上表与上图可以看出,日本在1974年以前,连续21年日元GDP平均增速高达8.9%,日元 GDP增长到6倍。在1974~1996年连续23年,日元GDP平均增速在3.3%,属于稳定的低速增长。在1996年以后连续20年,平均增速为0.7%,可以说是贴近“0”增长,其中,日元GDP单年负增长5次。但从美元计价看,1953~1996年连续44年,日本GDP平均增速是13.66%,GDP增长316倍。其中,1953~1973年连续21年,平均增速更是高达16.4%。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广泛传播、普遍认同的1985~1996年是“日本失去的十年”情况不存在。因为,从平均GDP增速3.3%看,这一增速是高收入国家中的较高增速。高收入国家中普遍的GDP增速小于4%,这是饱和型经济体增速的顶盖。以美元计价看,日本GDP从1985年13645.4万美元到1996年54548.9万美元,增长至3.998倍,平均每年增长14.863%。日本从1987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二是“日本失去的十年”是大众的错觉、错定,1985~1996年应当是日本经济“慌乱的十年”。在1985年以后十年中日元汇率长期升值,并累积成大幅升值,短期日元汇率剧烈波动,造成市场价格波动,经济投机热烈,经济秩序紊乱甚至混乱,各种经济怪现象多发并相互叠加,难以预期经济变化,造成人们心里恐慌。

三是1974~1984年连续11年,与“日本失去的十年”相比较,其GDP增速都是3.3%,如果“失去的十年”成立,那么,应该从1974年算起,都是“失去的年头”,而不能单单1985~1996年是“失去的十年”。

四是日元汇率长期上涨,从1985年协议前1美元兑240日元上升到1995年4月1美元比79日元,上涨3倍,推动日本经济进入饱和状态。从实物(产品)来看,同样数量的日本产品,在日元升值后换来了更多的进口产品,满足了日本居民的消费、投资需求,并达到了饱和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