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个普遍的心理,那就是爱面子。如果你不给别人面子,你一定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如果你只顾着自己的面子,你一定会有吃暗亏的一天。因此,在与人交际时,要给别人留足面子。
有一位文化界人士,他每年都被邀请参加某单位的杂志评鉴工作。这份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却是一种荣耀。在同行眼里,这项工作也算是一只煮熟的“肥鸭子”,虽都想吃一口,但是苦于找不到门路。
他为什么年年获此殊荣呢?在他退休之际,他终于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他说,他的职位高低不是重点,眼光也不是关键,他之所以年年被人邀请,是因为他很会给别人“面子”。他说,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他坚定地坚持一个原则,即“多赞美,少批评”。但是会议结束之后,他会找来杂志社的编辑,私底下告诉他们的缺点。因此,虽然杂志的名次有先后,但是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因为他顾及了别人的面子,所以承办方和各位编辑都很尊敬他、喜欢他,自然也把做评审的机会年年留给他了。
如此一来,给别人面子是一种“共赢”。只要你给足别人面子,别人就会给你机会。“要面子”是人们的一个心理弱点,销售人员通过赞美来赢得客户的订单,更应该抓住这个弱点。你给客户面子,客户就会用钞票回报你。
客户在购买商品时,一般都会仔细挑选,精打细算,生怕买不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例如,在一个服装市场里,有些客户是来一饱眼福,只逛不买的;有些客户是因为款式、质量、价格等原因不能称心如意而没有成交的。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导致商家出现“门庭若市却无分文进账”的尴尬局面。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销售人员最需要做的就是说服客户,给客户面子,促成交易。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案例:
小丽是一家高档男装专卖店的销售人员。有一天,一位男顾客选中了一款西装,但是因为价格太高而迟迟没有付账。小丽察言观色,选好时机微笑着对这位顾客说:“先生,这可是名牌,虽然贵了些,但是对于您来说,不算什么。一看您这身打扮,就知道是一位成功人士。像您这样的身份,只有这样高档的服装才配得上。”
那位顾客听到这里,便不再讨价还价,而是笑呵呵地买了单。
还有一次,有位男顾客嫌衣服颜色太深,不想买了。小丽灵机一动,马上说:“颜色深显得成熟,要知道成熟美可是男性‘综合魅力’中最耀眼的‘闪光点’哦!”(www.xing528.com)
另外一位顾客嫌衣服颜色浅,小丽就说:“颜色浅显得您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给人一种帅气冲天、魅力四射的感觉啊!”
小丽总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给顾客留足了面子,从而使顾客心甘情愿地掏出钞票。
西方有一句谚语:“人性深处最深的渴望,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恭维。”而案例中的小丽正是抓住了顾客的这一心理特征,让他们找到了当“上帝”的感觉。
在销售过程中,有些客户一开始并不会买你的产品,而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跟你兜圈子。如果你认为这是客户在浪费你的时间,表现出对他的漠视,这无疑是一种导致失败的行为。
每一个人都强烈渴望被别人接纳,当然你的客户也不例外。在你接触到客户的那一刻起,就要尽心竭力地让他成为你的忠实客户,而实现这一目标,对客户发自内心的尊重是一个基本前提。
买衣服的时候,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走入服装店,有些销售人员会拼命地招揽客户,问他们想要什么样的衣服,还没等客户开口已经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态度十分热情。而当客户试完衣服觉得不合适,不打算买的时候,他们的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弯,脸挂下来了,还说一些不堪入耳的话。这就是对客户的不尊重,客户还觉得有面子吗?
在推销过程中,也许他之前说过的话已经吸引住了客户,使其有了购买的想法。但就因为最后那个不尊重的态度,使得客户只记住了自己不受尊重的经历,完全忘了销售人员之前热情的态度以及富有吸引力的语言。
而如果在客户决定不买之后,销售人员仍能笑脸相迎,并且友好地建议他们可以去别的店看看,那么客户就会始终保持对销售人员及这家店的好感,说不定会选择这家店其他款式的衣服。即使这次没有从这家店买什么,相信下次他们也会光临的。
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说话场合,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首要的态度就是尊重,尊重客户就是留住客户。尊重客户,就是始终要以友好的态度与客户交谈,不要因为自己懂的比客户多,就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跟他们说话。尊重客户,就是无论客户的反应如何,即便是客户不赞成你的观点,也要耐心地与之交流,任何时候都不能恼羞成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