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施要素差别化供给机制
借鉴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份近年来实施的深化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和资源要素供给改革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土地、资本、劳动等要素资源的市场化改革。对于湾区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产业或涉及国计民生的项目,要优先保障各种要素的资源投入。同时,为防止要素资源投入的过度或不足,应建立要素资源的综合评价体系和要素资源的差别化供给机制。既要从供给侧方面避免各种要素资源的浪费或不足,也要从需求侧方面加大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依托政府和市场力量,寻找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最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此外,要结合湾区经济定位、战略目标,湾区内各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分部差异特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补齐短板,进而发挥湾区整体效益最大化(刘国军,2019)。如着力加强对大财团、大型企业的招商引资,积极建设国家金融中心乃至国际金融中心,利用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或产业。创设湾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财政补贴、税费减免、风险补偿等措施(潘崇敏,2018)的补贴力度,降低湾区企业经营管理的成本与风险,提升产品或服务的综合竞争力。(www.xing528.com)
2.建立产业政策差别化保障体系
提高湾区产业准入门槛,制定湾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优化湾区优先发展产业名录,明确产业政策扶持重点,建立落后产能退出补偿制度,重点培育通用航空、轨道交通、汽车制造、信息、智能制造、现代医药等高端制造业;出台海洋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推动海洋渔业、造船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海工装备和海洋生物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着力推进“南北协作”“山海协作”,创新跨区域指标统计机制、财税分成机制、协同招商机制,着力推动跨区域产业转移和平台共建新模式(潘崇敏,20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