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两片叶子是相同的,这是哲学上说的。其实人何尝不是如此,虽然我们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是同样群体的人会有很多的不同点。
相同的激励不可能适用于同样两个人,所以不要对不同的人使用同样的激励方式,不然会让员工误会管理人员的本意,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拿两个员工进行对比,对他们说同样的话,更是职场大忌。
高强在一家企业担任管理人员已有多年,他对自己的管理方法非常自信,尤其在激励员工这方面。他觉得自己很有头脑,以不变应万变就能成功激励每个员工。今年公司新进两名员工,在同一个部门,做同样的工作,一个叫小明,一个叫大志。两个人第一年表现都不错,为了鼓励两个员工继续努力工作,高强出了一个“妙招”。
高强先把小明叫到了办公室,对他说:“小明啊,你觉得你今年的工作如何?我觉得你的工作水平不如大志,咱们公司其实已经不缺人手了,不过看在你工作那么努力的分上,我跟领导说了很久才把你留下来,不过年终奖就要少一点了。”说完就拿出了一个红包递给了小明。小明听到前面的话吓一跳,但听到后面有惊无险的话,而且还有一个红包,对高强感恩戴德,连声说谢谢。过了一会儿,高强又把大志叫进了办公室,对大志说了同样的话,大志也同样对朱某感恩戴德,表示自己会不辜负他的期望。
高强没有想到的是,小明由于听高强说自己不如大志,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诚恳地向大志取经,询问大志怎么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并且把高强说的话和盘托出。大志听到小明的话大为惊讶,因为高强也对他说了同样的话。两人交流后,于是一起辞了职。
聪明反被聪明误,高强的行为看似机灵,但实际上愚昧至极。待人要真诚,激励员工更是如此。用同样的语言激励不同的员工,被拆穿时管理人员要面对的就不只是难以化解的尴尬了,而是员工的离职。
同样的话对于有的人来说可能是治病的良药,但对于另外的人来说可能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对待不同性格的员工,要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心理承受能力也完全不同。
赵某和李某是某大学刚毕业的大学生,两人进入了同一家软件公司。由于公司刚接了一个大工程,任务十分繁重,他们经常需要加班到深夜。两人干了一段时间后,有点吃不消了,不过还是努力地坚持了下来,但时间一长,人慢慢会怠惰,两人的工作效率都有所下降。(www.xing528.com)
部门经理知道这种情况后,特意找他们展开了一次谈话,告诉他们在这一行里只有努力才能有美好的未来。两人连连点头,直到最后谈话结束时,经理说如果他们的工作效率再提不起来,达不到要求的话,就要炒他们的鱿鱼。
经理的话对两个人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赵某家庭条件不太好,他希望能赶快多赚钱回馈家里,生怕自己丢了这份工作,所以在工作上格外努力,很快他就适应了这份高强度的工作。而家境不错的李某则犯了嘀咕,自己还在实习期,工资少却要做如此繁重的工作,经理还要用开除来威胁他。于是,他就主动辞职了。
可见,不同的性格和观念决定了人们对问题不同的看法。
一家刚成立的设计公司因为没有制定规范的奖惩制度,员工们上班迟到的现象屡屡发生。虽然迟到的时间都不长,大多在10分钟以内,公司领导觉得这样的态度不利于工作,于是拿出了一套惩罚方案,想以此减少迟到现象。几天以后,公司关于迟到的处罚规定出炉了,迟到的员工要扣50元工资。这个规定一开始时还有效果,但后来越来越不管用,而且员工迟到的现象变本加厉,迟到的时间甚至有时会超过半小时。
管理人员非常迷惑,经过摸底了解,才发现原来是制度出了问题。一开始时员工们都很在意被扣钱,知道自己要迟到了,会努力往公司赶,即使迟到时间也不会太长。但是新的规定出来了以后,员工往往在赶往公司的路上发现自己已经迟到了,想着反正钱已经扣了,还急什么?于是都不着急了,甚至明知道自己迟到了,也会先好好吃个早饭再上班。
一刀切的惩罚和奖励一样,都是不科学的。只有制定有等级、有层次的奖惩制度,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员工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