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RFID编码规则,RFID编码规则一直是各国和各大标准组织争论的焦点,因为将自己的编码体系推广成为国际标准,将为其带来巨大的利益。目前,日本支持的UID标准和欧美支持的EPC标准是当今影响力最大的两大标准,也是下文中将要重点介绍的内容。
我国目前的RFID标准和编码体系尚未成熟,如果我国没有自己的RFID编码标准,就将使用其他的标准,那么我国在未来全球范围内的开环供应链RFID应用中将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号段分配将受制于人,数据的安全性也会受到威胁。科技部于2006年10月颁布了一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重大项目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立项支持我国RFID应用的物品编码研究。
UID代码的容量为128位,提供了340×1036的编码空间,也可以用128位为单元进一步扩展至256,384,512位。这种码制能包容现有编码体系的编码设计,可以兼容多种编码,包括JAN、UPC、ISBN、IPV6地址甚至是电话号码。
EPC代码使用的是固定结构、无含义、号称为全球惟一的全数字型代码,并在很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EPC标签数据规范1.1中,采用64位和96位的电子产品编码;在EPC标签2.0规范中,采用96位和256位的电子产品编码。它们主要用来存放企业代码、商品代码和序列号等。GEN2标准的EPC编码可以兼容多种编码。EPC代码有通用标识(GID),也有基于现在全球惟一的编码体系EAN/UCC的标识(SGTIN,SSCC,SGLN,GRAI,GIAI)。这类标识又分为96位和64位两种。EPC编码体系框图如图2-10所示。
(www.xing528.com)
图2-10 EPC编码体系框图
EAN条形码分为以下6种:1)全球贸易项目代码(GTIN);2)物流单元标识代码(SSCC);3)全球位置标识代码(GLN);4)全球可回收资产标识代码(GRAI);5)全球单个资产标识代码(GIAI);6)全球服务标识代码(GSRN)。
基于RFID编码的物联网编码是向下兼容的。目前广泛使用的条码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转换生成对应的RFID码。这里首先以GTIN为例介绍目前常用的条码结构,接着介绍其对应的EPC编码结构SGTIN,最后举例介绍条码和EPC码之间的转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