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RFID分类及应用场景分析

RFID分类及应用场景分析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据两者不同的特点,可以对RFID进行以下分类。图1-3 13.56MHz RFID无障碍通道识别设备中高频系统的工作频率一般为3~30MHz。这个频段典型的RFID的工作频率为13.56MHz,在这个频段上有众多的国际标准予以支持。电磁反向散射耦合系统一般使用于高频及微波频段工作的远距离RFID系统,典型频率为433MHz、915MHz、2.45GHz和5.8GHz。

RFID分类及应用场景分析

RFID系统中,标签和读写器是核心部件。依据两者不同的特点,可以对RFID进行以下分类。

(1)按照标签的供电形式

按照标签的供电形式,射频标签可以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形式。有源标签使用标签内电源提供的能量,识别距离较远(可以达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但寿命相对有限并且价格相对较高。无源标签内不含电源,工作时从读写器的电磁场中获取能量,其重量轻、体积小,可以制作成各种薄片或者挂扣的形式,寿命很长且成本很低,但通信距离受到限制,需要较大功率的读写器。

(2)按照标签的数据调制方式

根据标签数据调制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主动式、被动式和半主动式。主动式的射频标签用自身的射频能量主动发送数据给读写器,调制方式可以是调幅、调频或者调相。被动式的射频标签使用调制散射的方式发送数据,必须利用读写器的载波来调制自身基带信号,读写器可以保证只激活一定范围内的射频标签。

在实际应用中,必须给标签提供能量才能工作。主动式标签内部自带电池进行供电,因而工作可靠性高,信号传输的距离远,但其主要缺点是因为电池的存在,其使用寿命受到限制,随着电池电力的消耗,数据传输的距离也会越来越短,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被动式标签内部不带电池,要靠外界提供能量才能正常工作。被动式标签产生电能的典型装置是天线与线圈。当标签进入系统的工作区域时,天线接收到特定的电磁波,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在经过整流电路时,激活电路上的微型标签以给标签供电。而被动式标签的主要缺点在于其传输距离较短,信号的强度受到限制,所以需要读写器的功率比较大。典型的被动式RFID标签如图1-2所示。

978-7-111-31466-0-Chapter01-2.jpg

图1-2 13.56MHz含有天线的被动式RFID标签实例

此外,还有半主动式RFID系统。半主动式标签本身也带有电池,只起到对标签内部数字电路供电的作用,标签并不利用自身能量主动发送数据,只有被读写器发射的电磁信号激活时,才能传送自身的数据。

(3)按照工作频率

按照工作频率分为低频、中高频、超高频和微波系统。低频系统的工作频率一般为30~300kHz。低频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是125kHz和133(134)kHz,有相应的国际标准。其基本特点是标签的成本较低,标签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少,读写距离较短(通常是10cm左右)。电子标签外形多样,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这类标签在畜牧业动物管理方面应用较多。(www.xing528.com)

978-7-111-31466-0-Chapter01-3.jpg

图1-3 13.56MHz RFID无障碍通道识别设备

中高频系统的工作频率一般为3~30MHz。这个频段典型的RFID的工作频率为13.56MHz,在这个频段上有众多的国际标准予以支持。其基本特点是电子标签及读写器成本比较低,标签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大,读写距离较远(可达到1m以上),适应性强,性能能够满足大多数场合的需要,外形一般为卡状,读写器和标签天线均有一定的方向性。目前在我国,13.56MHz的RFID产品应用相当广泛,例如,我国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系统、北京公交“一卡通”、广州“羊城通”及大多数校园一卡通等都是该频段RFID系统。如图1-3所示为一款双天线13.56MHz门禁系统,其作用距离可达到1.2m。

超高频和微波频段典型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一般为300MHz~3GHz或者大于3GHz。典型的工作频率为433.92MHz、862(902)~928MHz、2.45GHz和5.8GHz。根据各频段电磁波传播的特点可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需求,例如433MHz有源标签常用于近距离通信及工业控制领域;915MHz无源标签系统是物流领域的首选;2.45GHz除广泛应用于近距离通信之外,还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铁道运输识别管理中;5.8GHz的RFID系统更是作为我国ETC(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电子收费系统)(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工作频段,并率先制定了国家ETC标准。

(4)按照耦合类型

按照耦合类型分为电感耦合系统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系统。在电感耦合系统中,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信号传输类似变压器模型,其原理是通过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空间高频交变磁场的耦合。

电感耦合方式一般使用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其典型频率有125kHz、134kHz和13.56MHz。其识别距离一般小于1m,系统的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m。

在电磁反向散射耦合系统中,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通信实现依照雷达系统模型,即读写器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标签目标后,由反射信号带回标签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输规律。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系统一般使用于高频及微波频段工作的远距离RFID系统,典型频率为433MHz、915MHz、2.45GHz和5.8GHz。其识别距离一般在1m以上,例如,915MHz无源标签系统,典型作用距离为3~15m,广泛应用于物流、跟踪及识别领域。

射频识别技术在北美、欧洲、澳洲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管理等众多领域,如汽车火车等交通监控,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特殊物品管理,安全出入检查,流水线生产自动化,仓储管理,动物管理,车辆防盗等领域。在我国由于射频识别技术起步稍晚一些,目前主要应用于公共交通、地铁、校园、社会保障等方面。其中,我国射频标签应用最大的项目是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射频识别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可以结合其他高新技术(如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生物识别等技术),由单一识别向多功能识别方向发展。同时,还可结合现代通信及计算机技术,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应用。在本书的第3章,将对射频识别技术在几个典型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详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