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业生态学知识基础识别与分析的方法与意义

工业生态学知识基础识别与分析的方法与意义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业生态学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分析为后期工业生态学研究者提供参考框架。运行知识基础分析的前提假设是,同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间秉承同一研究脉络或者有着类似的研究议题,各个参考文献间的这种关系随着共被引频次的增加而强化,通过建立参考文献网络可以归纳梳理研究方向,刻画研究发展脉络,而在网络中出现频次高的参考文献就可以被认为是本学科的知识基础。表2-1关键文献主要指标信息表续表经典文献反映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

工业生态学知识基础识别与分析的方法与意义

工业生态学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分析为后期工业生态学研究者提供参考框架。运行知识基础分析的前提假设是,同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即共被引参考文献)间秉承同一研究脉络或者有着类似的研究议题,各个参考文献间的这种关系随着共被引频次的增加而强化,通过建立参考文献网络可以归纳梳理研究方向,刻画研究发展脉络,而在网络中出现频次高的参考文献就可以被认为是本学科的知识基础。关键文献在一段时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本书分析1989—2015年的2639篇文献,选择每个时间切片被引频次前20位的文献参与分析,数据导入CitespaceⅡ分析得到167个节点(Nodes)、359条连线(Links)。

如图2-1所示,首先是根据半衰期(Half-life)分析。半衰期最大的为1989年Frosch et al.(半衰期为12)在《科学美国人》上发表的题为《制造业的战略》(最初题目为《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该文首次提出工业生态学的概念,使其受到国际学者的广泛关注,工业生态学就此成为研究关注点。该文属于工业生态学研究初期的奠基文献,其提出的工业生态学概念、基础知识及研究对象,被持续不断地引用。

其次是根据突现度(Burst)分析。突现度反映文献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力的增加速度,也即通过被引用频次的增加来体现。突现度最高的为Gibbs和Deutz(突现度为10.16)在2007年通过生态工业园区发展体现工业生态学实践意义,证明工业生态学理论的应用价值,并且认为工业园区内连接关系有待改善,以便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Gibbs,Deutz,2007)。O'Rourke et al.(1996)(突现度为9.98)进一步对工业生态学的概念和理论框架进行辨析,梳理以往研究并建议加强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这两篇文章在第一阶段的概念辨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了工业生态学的内涵,同时关注工业生态学的应用研究,进一步论证了工业生态学兼具基础和应用研究价值。

图2-1 文献被引时区视图

再次是根据共被引频次(Co-citation Frequence)分析。Chertow(2000)(网络中被引频次达139次)回顾工业生态学分支领域“工业共生”的研究现状,指出工业共生的关键在于多方合作及地缘毗邻,从而提供协作的可能性。Ehrenfeld,Gertler(2006)(共被引频次达121次)梳理丹麦卡伦堡工业生态系统的运作逻辑,发现其潜在的联系并非其他地区可以模仿或学习的,强调产业关联对工业共生关系的重要作用。工业共生和工业系统作为工业生态学的分支研究受到实践研究者的重视,同时这两篇文章也为后期生态工业园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受到长期关注。(www.xing528.com)

最后是根据中心度(Centrality)分析。中心度是指网络中经过某个节点并连接另外两个节点的最短路径线占这两个节点之间最短路径线总数之比,识别网络中高度连接的节点,体现网络结构中文章的相对重要性。Ehrenfeld,Gertler(1997)(中心度为0.31)通过分析卡伦堡工业生态系统发展模式,明确经济驱动力及企业间关系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认为卡伦堡产业的共生经验较难推广。Frosch,Gallopoulos(1989)(中心度为0.30)通过工业代谢研究,提出工业生态学及工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内涵,开辟了工业生态学的研究先河。

表2-1 关键文献主要指标信息表

续 表

经典文献反映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该类文献的被引用频次以及持续被引用时间(半衰期)反映了该文献在研究领域的坚实地位,通过关注社会实践热点并及时总结经验为理论提炼奠定基础,具有较高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工业生态学领域早期研究者关注工业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关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能量传递以提升工业材料利用效率,进一步关注生态工业园建设,通过产业间协调实现能源多级利用。从以上32篇经典文献分析中发现,工业生产环境和谐共生历来是关注焦点,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也将是学术界和实践者共同关注的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