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域辽阔,山川秀美,自然风光丰富多彩。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甘肃的生态环境问题,曾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赴山丹马场、八步沙林场、黄河治理兰州铁泵站考察,对甘肃生态环境治理提出新的要求。甘肃省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采取超常规举措,立足生态区位重要但生态环境脆弱省情实际,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积极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扶贫方式,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1.生态扶贫的初步探索和实践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在出台《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正式提出生态扶贫思想,并将其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新的举措。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其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均对此做了进一步明确。
甘肃省深入贯彻国务院的安排部署,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生态扶贫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省林业部门立足全省资源特色和林业产业发展实际,通过开展实用技术成果推广、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科技扶贫专家选派、乡土技术专家培养、区域特色产业培育、科技服务平台构建等林业科技扶贫的“六个一行动”,积极打造生态、产业、智力、信息全方位绿色生态扶贫模式,以林业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甘肃省地域跨度大,贫困县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各不相同。针对这种情况,各级林业科技部门在推广实用科技成果过程中,注重各地林业产业发展实际,引进推广苹果、核桃、花椒等优良品种25个,推广应用良种繁育、高接换优、整形修剪等实用科技成果和新型发明专利。各市县林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林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推广了一批能带动产业发展、助推果农增收的优秀科技成果。各级林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依托各类科技项目,通过院地、院企等合作方式,围绕新品种培育、新产品开发、小型采摘机械等内容,开展集成攻关与技术创新,进一步孵化科技成果,着力解决制约贫困地区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
其中,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身的林果产业成为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朝阳产业。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结合全省优质林果基地建设和全省58个贫困县的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培育了陇东南优质富士系苹果、陇南大红袍系花椒、陇东南优质核桃、河西走廊鲜食葡萄、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优质枸杞等11个特色优势林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及油用牡丹、文冠果等生态经济林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力推进绿色、有机林果基地建设,促进全省林果产业上层次、上水平。省级财政林果业发展资金也逐渐向深度贫困地区重点倾斜,支持发展苹果、花椒、核桃、葡萄、枸杞、油橄榄等经济林果产业。
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过程中,甘肃省还进一步完善林业科技服务网络平台,为贫困地区林农果农、地方政府、林业部门和专家学者搭建信息交流和科技服务网络平台。同时,以林业大专院校和各级林业科研院所为主体,构建了以特色优势林果树种和生态经济型树种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以科技项目为载体,通过“平台、项目、人才、环境”四位一体建设,形成林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各级林业站(推广站)和涉林企业紧密结合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升林业科技创新与产业研发能力,支撑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2.生态扶贫的制度化安排及实践(www.xing528.com)
2018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出台《生态扶贫工作方案》,对生态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做了部署。为充分发挥生态建设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作用,切实做好生态扶贫工作,同年1月和5月,甘肃省林业厅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印发了《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生态扶贫实施方案》和《甘肃省生态扶贫方案》,推动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为了实施好上述两个《方案》,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五个一批”[68]的重要讲话精神,将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作为两大基础性、底线性任务,坚持精准方略,聚焦深度贫困,下足绣花功夫,以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整体呈现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互促”,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良好工作局面。
在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专门下设生态扶贫专责工作组,各成员单位每周开展一次集中办公,共同研究和推动生态扶贫工作。建立严格的扶贫督战机制,由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对全省生态扶贫工作开展全程监督检查。逐级签订年度扶贫目标责任书,传导压力,靠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生态扶贫工作机制。
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着力倾斜安排林业重点生态项目,通过参与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生态公益性岗位、生态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补偿等措施,确保退耕还林精准到户、林果产业发展精准到户、生态护林员选聘续聘精准到户、生态效益补偿精准到户、国土绿化精准倾斜,推动深度贫困地区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和百姓增收。
甘肃省把生态扶贫和就业扶贫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水土保持、已垦草原治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等生态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参与森林、草原、湿地、沙化土地管护,应聘生态护林员、草管员等生态公益性岗位,获得稳定的工资性收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林果、牛羊薯药等生态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通过获得退耕还林还草补助、草原生态保护等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广大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发展生态产业,收入水平明显提升,有效促进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结合全省生态扶贫工作实际,甘肃省提出了生态护林员、退耕还林、林果产业、生态效益补偿、帮扶力量精准到户和林草项目资金精准倾斜的“五个精准到户、一个精准倾斜”林业扶贫举措,全力推进林草系统脱贫攻坚工作。在林业和草原工程项目政策允许范围内,各级林草部门将项目资金向深度贫困县区和贫困乡镇倾斜安排,力争覆盖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及时足额拨付到户补偿补助资金,帮助贫困群众在参与林草生态建设和保护修复中增加收入。对精准到村到户的林草项目资金建立工作台账,做好动态管理,及时掌握进展,更新数据,做到底数清、数据准、情况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