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劳动力输转是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增收的良策,但仍有一部分人,因为照顾家庭等需要不能外出务工。为此,甘肃省通过以工代赈、扶贫车间等方式,促进贫困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实现顾家和就业两不误。
2016年以来,甘肃省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先后制定出台《甘肃省“十三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关于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共争取和安排中央和省级以工代赈资金25.46亿元,市州配套0.6亿元,实施范围涉及10个市州、58个片区贫困县。先后组织开展乡村公路、堤防、基本农田等贫困群众参与度高、对增收脱贫带动能力强、使用人工劳动力方式较多的以工代赈项目1610个,其中,财政预算内资金实施项目1530个,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80个。共组织3万名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发放劳务报酬1.7亿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7万名,发放劳务报酬0.9亿元。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既改善了贫困地区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补齐了基础设施短板,又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务工机会,增加了务工收入。
2018年以来,甘肃省把发展“扶贫车间”作为促进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强化政策扶持,多形式、多领域、多业态创建“扶贫车间”。2018年7月,印发《关于扶持发展“扶贫车间”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意见》,明确“扶贫车间”认定标准。2019年年初,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扶贫车间”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着力培育引导“扶贫车间”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财政奖补方面,对“扶贫车间”吸纳10名以上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且稳定就业半年以上、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补助;稳定就业3年以上、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可给予6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返乡人员创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定为“扶贫车间”的,按有关规定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金融支持方面,对于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自主创业农民等优先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支持,个人最高额度15万元,贷款期限3年,利率最高可在基础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58个特困县区的财政部门提供3年全额贴息,非特困县区的财政部门提供2年全额贴息。对符合条件的“扶贫车间”可比照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要求优先给予扶持,贷款额度最高200万元,财政部门按照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www.xing528.com)
土地优惠方面,乡镇、村集体闲置土地可按有关规定划拨给“扶贫车间”无偿使用,“扶贫车间”租赁土地可按有关规定享受租金减免政策。在不占用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将认定的“扶贫车间”用地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
用水用电方面,安排项目资金,支持完善“扶贫车间”涉及的水、电等各项基础设施,对用水用电给予补贴,降低用水用电价格。同时,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甘肃省还出台了“扶贫车间”运输费用补贴、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县市区人社部门认定的“扶贫车间”(含东西部帮扶省市在甘肃省创建的“扶贫车间”)跨省区调用原料和成品的运输,对其运输费按50%给予补贴。
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扶贫车间”累计达到2454个,吸纳就业9.9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万多人[54],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艺品等多个行业,即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又破解了农村就业困难人员就地就近就业增收难题,实现了贫困群众离土不离乡就业,更加激发了贫困群众依靠辛勤劳动增收的内生动力,为长期增收致富提供了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